伐清:从太子当流寇开始

第72章 太子的亲传弟子(2/2)

弟子,天子门生了。可不能让王国栋他们也学会了。”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孙二弟一去就是两个时辰,返回北岸时,郭铉已经离开。

  此行成果颇多。

  张天琳和柯天相大同遇难,姜瓖反叛降清,这是清廷严守的机密,暂时还没在山东传开。

  郭升听到这个消息,果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此后,便开始认真考虑朱慈烺的建议,考虑要不要放弃围城,取道卫辉、怀庆返回山西。

  然而,尽管孙二弟反复强调,太子殿下是言而有信之人,郭升还是拒绝了。

  孙二弟道:“郭将军说了,此去怀庆九百里之遥,逆水行走,至少要走半个月。他没法相信殿下能忍住不追击。唯有毁坏水闸,烧光船只,他才走得安心。”

  朱慈烺怒道:“岂有此理,你没说本宫着急去南京,没空去追他吗?”

  “小的说了。郭将军说,兵者,诡道也。他还反问殿下,为何不绕道而行,直接南下呢?”

  这个问题,噎得朱慈烺有点说不出话来。

  利用河流,是这个时代最快的行军方式,哪怕逆水行舟,每天也能走七、八十里。若没有船只的辅助,则每天最多能走三、四十里。

  两者的区别,非但关系到总用时,还关系到敌人能否能轻易追上自己。

  朱慈烺之所以没有选择绕道南下,一来,不舍得放弃运河之便;二来,害怕走陆路会遭到郭升、董学礼衔尾追击。

  没想到,郭升也在害怕同一个问题,真是滑稽。

  这时,方以智忽道:“不对。如今城池在我军之手,两军兵力也差不多,郭升有什么底气继续围攻下去?”

  朱慈烺一拍大腿,大声道:“此话有理。听到大同失陷,他居然还敢硬气,一定还有事瞒着咱们。是谁给他的底气?董学礼?”

  说完,他在营中转了两圈,又问道:“有没有人与董贼相熟?本宫想听听董贼怎么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