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清:从太子当流寇开始

第21章 什么样的臭石头(1/3)

  一场小规模的追逐战,让朱慈烺直观地感受到,这个时期的八旗兵是什么状态。

  嚣张、跋扈、大胆、警觉,骑射技巧精湛,胯下战马膘肥,身上盔甲锃锃发亮……

  清军十二名骑士在城下展示的一切细节,均表明他们并非弱旅,而是可以打硬仗的铁军。

  虽然,明军这边只折损了数名骑士,但首战失利,还是让城头所有士兵丧气不已。

  在不久前的山海关之战,八旗真鞑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,在众多老兵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  这几天连战连捷,老兵们好不容易才找回一点信心和胆气。

  现在,这份胆气消散了一半,另一半也在逐渐松动。

  老兵尚且如此,新兵就更不容说了。

  新兵本就摄于清军无敌的威名,看完一场追逐战,更是吓得两腿发软,站都有点站不直了。

  悲观的情绪在军中不断蔓延,勾起了所有人心底的恐惧。

  以前常听说“女真不满万,满万莫可敌”,现在看来,真鞑超过一百,就极难对付了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鸣金后不久,陈富贵便挂着彩回到城楼,扑通一声,跪地向主帅请罪:“小的无能,堕了殿下的威风,请殿下责罚。”

  其懊恼沮丧之情,溢于言表。

  朱慈烺上去将他扶起,细细查看了一番,又问了其他几个士兵的伤势。

  听说其他几个人没伤到要害,心情才终于好了一些。

  近卫营的老兵本就只有七十一人,还派出去好几个,城内只剩六十人出头。再折损下去,就真的没人可用了。

  再看陈富贵手臂上拔下来的箭矢,是普通制式,不是白甲兵惯用的狼牙重箭。

  骑弓普遍较软,普通箭矢射穿透皮甲后,入肉不算太深,比较好医治。

  否则,带着倒钩的狼牙箭头穿透入肉,拔下来还得再撕下一大块血肉,不死也得养上好几个月。

  众军官看到城下不是白甲兵,稍微松了一口气,心底压力却更大了。

  他们很容易想到,还未成功渡河的一百二十余骑,也有同等的实力。

  城内老兵人数才达到对面的三成,这一仗怎么打嘛。

  沉默!

  尴尬的沉默!

  朱慈烺大声问道:“射人先射马,挽弓当挽强,大家可有法子狙杀阿克善?搞死他,咱们就有机会了。”

  军官们面面相觑,以摇头来表示束手无策。

  城下清兵个个骑术高明,一看就是自幼骑马,且久经沙场的精锐骑兵。再加上坐骑神骏,在城外简直就是来去自如。

  反观明军这边,拥有二十余骑不假,可说到底,就是二十几个会骑马的步兵而已。

  骑兵和骑马步兵之间,差距还是很大的。

  明军追又追不上,射又射不过,徒有拼命之心,也只能望洋兴叹,徒呼奈何。

  朱慈烺深知士气不可堕,于是把心一横,吩咐炮台轰上一轰。

  原来,万历年间滹沱河泛滥横决,饶阳城廓几次被冲塌。前几次清军入关劫掠,饶阳都没法坚守,老百姓只能远走逃难。

  崇祯九年,朝廷拨款新修包砖城墙,设有炮楼、敌台、神器铺几十座。总计750个垛口,炮口百余处,三座城门之外,还修筑有瓮城拱卫。

  总而言之,单从城墙来看,城防规格相当之高。之前赵大勇饶阳不好打,并非虚言。

  当然,修了炮楼和炮口是一回事,有没有大炮又是另一回事。

  因经费不足,城上大部分炮楼都没配备大炮,唯三座城门周围,各安有几门。

  朱慈烺知道地方官员什么德行,害怕大炮炸膛影响士气,一直不敢下令开火。

  现在为了重整军心,也顾不得了。

  方以智学贯中西,对火药小有研究,他自告奋勇,拄着拐杖前往炮楼帮忙参详。

  不一会儿,一声惊雷忽起,一枚炮弹破膛而出,向城下清军呼啸射去。

  数息之后,只见炮弹砸在距离清兵不远处的空地上,扬起大片尘沙。

  阿克善等清兵哪能料到,小小的饶阳城,竟然也有大炮,很是吓了一大跳。他们以极快的速度跳上马背,疯狂抽打马鞭,向远处急奔。

  城上明军看到敌军这幅狼狈模样,齐齐发出欢呼。

  “好,好,轰得好!”

  “他奶奶的,什么狗屁八旗兵,能挡得住炮弹吗?”

  “哈哈,轰,继续轰呀!轰他娘的。”

  老兵们对着城外清军猛吐口水,嘴里发出各种污言秽语。新兵也挺直了腰杆,感觉硬气了一些。

  朱慈烺指着逃窜的阿克善,发出豪迈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