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清:从太子当流寇开始

第100章 士可杀之不可辱(2/2)

好好的。

  “杀了几个?”

  “三个?”

  朱慈烺听到这个数字,长舒了一口气,喃喃道:“还好,还好,他们还有大用处,可不能这么早就杀光了。”

  说完,又板着脸道:“记得,以后不许偷偷杀八旗俘虏了。咱们可是朝廷,杀人之前,要明正典刑。杀剩下的,还要卖猪仔呢。”

  “卖猪仔?”

  赵大勇先是一头雾水,几息之后,终于反应过来:太子可能要拿这些八旗俘虏当肉票,找某人勒索赎金。

  若论绑票这档子买卖,顺营以前没少干。可绑票近千名八旗兵,这种大买卖是真没干过呀。

  赵大勇尝试着问道:“八九百个真鞑,怎么个说法?怎么杀,怎么放?”

  “五杀,一不杀……”

  朱慈烺竖起五根手指,细数了一遍规矩:

  两白旗,杀!

  崇祯十七年以前,曾入关劫掠者,杀!

  曾参与屠城,屠戮百姓者,杀!

  拒不认罪者,杀!

  不老实投降,当了俘虏还摆架的刺头,杀!

  最近几个月才临时征召入伍,或者长期在后方卫戍的旗丁,或者没沾过老百姓鲜血的,可以不杀。

  赵大勇一条条算下来,觉得七八百满洲俘虏也没剩下几个了。

  “还是挺多的,得有一半吧。”

  朱慈烺告诉赵大勇,清军并不是铁打的,常年征战,损耗也很大。

  比如山海关之战,战死者就不下千人;庆都之战先败后胜,也战死了好几百。

  因为战事太过惨烈,阿济格被吓得躲在小村子里不敢露头,全靠吴三桂、孔有德、尚可喜等叛徒咬牙坚持,才打垮了顺军。

  每次大战后,清军都要补充新的旗丁,十几年下来,最初举事的后金军已经换过一茬了。

  这次巴哈纳带来的三千八旗里,大约有一半是这两年新招募的新兵,手上不一定有血债。

  朱慈烺准备把这些小毛头卖回给巴哈纳,筹点赈灾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