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父刘寄奴

第二十一章 摊铺(2/2)

还不让说了,这铺子我不开了!”

  喊完,他将外面桌椅碗筷收起,一并放入那狭小的商铺内。

  收拾的差不多了,他还不忘将门前的那块‘陈记汤饼’的门匾收进去。

  “你这铺子卖不卖。”

  “不卖不卖!”

  那姓陈的铺主收拾的极快,一盏茶的功夫,就已经提着包裹离去。

  天色渐晚,刚刚出了城的渔夫将那钱袋打开,几枚石子间参杂着纸团抖落在粗糙掌心上。

  “真他娘的抠!”

  …………

  琅琊王府。

  叩门声响起。

  “大王,徐从事与…………”

  才停歇一会的司马德文,从床榻上坐起,不耐道。

  “可将籍册送去了?”

  “送去了。”

  “让他们去查便是了,你与主母说一声,让她莫要操心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堂内。

  徐羡之安排属吏开始核对籍册,王府家奴多达一二千人,要想找出那带头闹事者,怕是要耗费不少时间。

  日暮西山,晚餐之时,褚氏来到堂内,见众人皱着眉头,仔细查阅着籍册,不敢打扰,便派婢女将餐食送去。

  “放在那就行,有劳夫人了。”

  “府内空着的院落不少,徐从事不嫌弃的话,我这就派奴仆去收拾收拾。”

  褚氏还是听了司马德文的话,面里面外都在配合,话中且还十分关心徐羡之等人的衣食住行。

  “多谢夫人好意,不敢打搅司马公与夫人,仆寒舍就在城东。”

  三人之中,徐羡之最为年长,他年过五旬,谢晦年轻熬得住,傅亮也正值壮年,故大部分的籍册都是他们二人在查阅。

  “找到了。”

  属吏将籍册递给近前的谢晦。

  谢晦确认后又递给了傅亮。

  徐羡之将手伸出袖口,伸入盆中,以水拂面,醒了神后,示意傅亮可以言语。

  “此人名叫王巳,原是冀州流民,义熙十年逃难至扬州,实行土断后入了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