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父刘寄奴

第八章 人家(2/2)

  刘裕迟早都要坐在那御塌之上,但无论如何,封王称帝肯定会在北伐之后。

  身为外乡人的刘义符,在翻来覆去半个时辰后,才终于进入了梦乡。

  …………

  清晨,建康城中各大府邸门前,都停着马车。

  一个时辰过后,晋廷文武百官,皆排列在朝堂长阶之下,无论是身处前列,还是排于末尾,都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论着北伐之事。

  “刘公欲发兵攻秦国,你等是何看法?”

  “内乱平定不及一年,又要大动兵戈,将士们厌战已久,依我看,怕是……”

  这名官员不知该说些什么,哪怕国库充盈,兵精粮足,他也能从刁钻的角度来发表不同的说辞。

  “自义熙九年土断后,我大晋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,此乃国运兴盛之兆,姚秦四面环敌,人心不齐,新主无能,为何不能北伐?!”

  一位正值壮年,模样俊美的官员当即不忿驳斥道,那年长于他的同僚面红耳赤,说不上话来,一扫衣袍,侧过身,不与其争论。

  这壮年官员虽是名门子弟,但驳斥时真情流露,与左右那些只顾及眼下的“同僚”们显得格格不入。

  自刘裕掌权以后,用人不看出身,朝中寒门庶族身居高位者,比比皆是。

  傅亮、檀道济等人便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
  三年前,刘裕再次实行土断,彻查那些不在籍贯中的隐户、流民,以及那些世家门阀中故意隐瞒不报的佃户。

  不按照条例行事的地方官员与豪族,有了杀鸡儆猴的前例,加上抵在脖颈处的刀刃,大多数人都低下了头颅。

  土断之后,赋税、兵源都有了保障,国库这才有了富余,更何况刘裕遵奉节俭,以身作则,上行下效,效果十分显著。

  “咳……咳咳……”

  当一众官员发现刘穆之未曾将手举起,顿时心中一凛,纷纷偏过头,往身后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