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章:满座豪英(2/11)
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,但在众公卿的劝阻下秀吉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。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复任关白的前久为义父,因为关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卫、鹰司、一条、二条、九条等“五摄家”世袭是我们这儿的传统,但由于近卫前久其实很不乐意,秀吉最后放弃此计划,又缠着要求朝廷赐予新的姓氏。于是朝廷便赐予他“丰臣”这个姓氏,改名为丰臣秀吉,并就任关白。
天正十三年七月十一日,朝廷允其成为前久的“犹子”,秀吉觉得前久毕竟不情愿,转而要求朝廷同意他使用自创的新姓氏“丰臣”,以此成为继“藤原氏”、“源氏”、“平氏”、“橘氏”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。不过“丰臣”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,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。他没有家康编造祖谱攀附贵族名门的本事,更比不上家康会生一大堆孩子,也没有家康那么长命。其实秀吉原本就是一个很苦命的人,他能折腾到后来那样的成就非凡,殊属不易。
正如前久大人鄙视的那样,秀吉是尾张乡村贫苦农民家庭出身。由于他身份低贱,起初连姓氏都没资格有,直到和宁宁结婚后才自称“木下”,据说那时他住在枯木堆垒而成的一个窝棚里,便以此冠姓。他被继父叱骂之余还经常拳脚相加,年小之时就离家出走,到处流浪。我出生的前一年,秀吉回乡投奔年轻的信长,干过跑腿、当过步兵,后因侍奉信长而崛起。秀吉初投信长之时只是打杂的仆役,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信长的赏识,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侍从。深得信长喜爱,秀吉地位不断提升,历经多年奋斗拼搏后终于成为信长实质上的接班人。
明神宗万历十一年,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、父亲塔克世被明军误杀于古勒寨。为报祖、父之仇,以塔克世“遗甲十三副”起兵,向引导明军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发动进攻。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,俨然以“满洲之主”自居的尼堪外兰逃亡。这次战役揭开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序幕。他回到建州之后,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、父亲。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、父遗体,并给他“敕书三十道,马三十匹,封龙虎将军,复给都督敕书”。时为我们这边的天正十一年,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,当时到访的大友家名将宗麟将它称为“战国无双的城”,但城堡在防御上亦有缺点,在大阪冬之阵中,昌幸之子幸村修筑了“真田丸”加强防御,后来有人说是我帮家康用计将它拆掉,其实是正信之长子正纯的主意。冬之阵后,他带领属下填平了淀姬的护城河,违背了战后的和议。他就爱做这些小动作算计别人,因而被世人认为是个善于算计的阴谋家。当年最上家被剥夺领地时,他就意图从中获利。
秀吉晚年有意结束攻伐高丽,复与明朝和睦。明廷遣使封秀吉为“国王”。万历皇帝册封秀吉的诏书,以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,俨然一副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。秀吉虽说表面懊恼,随后仍然加以珍藏。乘机向明使沈惟敬索求可以返老还童的“延龄奇药”。
秀吉拉我去住进他家的时候,没少跟我拿药去吃。我知道他爱吃药,而且渴望“返老还童”。
“你怎么跟小孩子似的?”眼神疯狂之人提扇拍开秀吉悄又伸去暗掐前久大人腰股的那只手,皱眉说道,“一个个全跟长不大一样,你们越活越回去了吗?前久大人,你是成熟的人,不要跟他们计较,这些家伙越活越幼稚了,不长进!”
“对对,”有乐招呼道,“咱们还是继续‘合相’。毕竟这么多人同框一次不容易,咦?这么快就画好了?怎么全都是瓜皮小帽的造型呀?”
秀吉连忙凑过来一瞅,懊恼道:“主公啊,速绘师怎么把我们每个人都画成瓜皮小帽的德性了,是不是你叫他这样画的呀?”有个家伙在画师之旁指指戳戳的问道:“画中那个长相像徐锦江的人是谁呀?”
友闲拿出另一幅画像,说道:“他绘制了好几款不同造型的‘合相’。你看这一幅,咱们全都是‘月代头’……”藤孝凑觑道:“这头型太难看了,还不如全改成明朝头型。毕竟我们的‘总发束髻’就是沿承自秦汉唐宋之风俗,跟明朝也差不多。”
“更离奇的还有呢,”友闲从底下翻出一幅画像展示道,“你看这一张,我们全是建州女真的造型。每人头额光秃、脑后拖一条大辫子盘在胸颈前边……这是新款发型,听说在他们那边越来越流行。很别致噢!还有更别致的是,这儿又有一幅,咱们全被画成了元代蒙古人的发型,你看主公头上有好多坨儿小辫子东倒西歪……”
众人纷赞:“哇啊,没想到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