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:谁之野望(7/11)
胜赖在长筱大战中被清洲与三河联军击败之后,多少是被迫退出了争夺天下这场戏的前台,成了大家“割爱”的对象。从战败长筱到全家灭亡的七年之中,胜赖并非没有谋求东山再起,这七年他也并不意气消沉。不过,他起初联合氏政,出兵越后干预谦信公猝逝引发的家中内乱,最后默默回师,等于帮景胜赢得入主春日山城的机会,还彻底得罪了氏政,白白联了一场姻,这步棋遭人诟病为“虎头蛇尾”。
而对景胜方面的态度,胜赖的表现也是意味深长,到清洲同盟兵临城下时,面对景胜的援助,胜赖却回书婉拒,到死胜赖都没指望这盟友能为他做什么。
胜赖与景胜结盟,和清洲、氏政两大势力开战。他父亲临终的遗命,大概他已经忘光了。胜赖还收纳高广,扩大在上野的影响力,并且在天正七年七月派信丰攻下广木城,跟氏政对峙。天正八年,胜赖在三月于海战击破氏政的水军,六月时命令昌幸夺下氏政旗下的沼田城并消灭了沼田氏,胜赖也拿下了膳城、大胡城、山上城、伊势崎城,还让昌幸在几年间攻下中山、小川、名胡桃、沼田等许多座城池,在八月时和氏政再次对峙,天正九年十月策反户仓城主。这场为结盟对抗清洲的联姻,因一场别人家的内乱,演变成了两个亲家之间的恶战连场。胜赖还是很能打,并且用了昌幸这种老狐狸,让氏政这头小雄狮连连吃瘪。然而胜赖对三河与清洲方面的战事却不甚顺利,手上的高天神城被围困,他让人们看出已然虚弱到无能为力。
不仅是父亲临终的遗命忘光了,其实是钱花光了。胜赖继承的家,早就没钱了。
信玄公生前曾说:“人就是堤防,人就是城墙。”而这个家缺少的正是人。因此,在人口因战争锐减,生产因而大受影响的情况下,甲州金矿的枯竭,无疑是致命的打击。
在既缺人又缺钱的情势下,胜赖贸然打了长筱大战。其实在三方原之战后,大膳大夫家即陷入于清洲、三河和氏政这些强大势力所组成的“包围网”之中,处境十分尴尬。而大膳大夫家与清洲方面的实力态势也在加速彼消此长,清洲方面靠的是商业,而大膳大夫家依赖的是农业和矿业;商业的增长是资金的积累,而农业的增长是要靠领土的增加,加上信玄时代引以为豪的甲州金山的金矿储量不断减少,大膳大夫家不对外扩张领土的话,也就只有等着被清洲和三河蚕食。胜赖并不是那种甘愿坐以待毙之辈,唯一的出路就是先吞并当时实力最弱的三河、远江地区,然后再寻找机会和信长一决高下。
胜赖特意选择了在梅雨季节出兵,就是为了限制清洲军铁炮的使用,但这个决定需要付出代价:大膳大夫家的军队主要由农耕兵组成,而当时正处于农繁期,大膳大夫家的募兵受到很大的影响,只招募到一万五人,远少于三方原时信玄共出动的实际兵力四万五千人;清洲方面已经实行了兵农分离,军队由农民家中的二子、三子组成的佣兵为主体,并经常进行训练,其动员力和作战力自然不是大膳大夫家可比的,加上长岛一向众被弹压后,此时没有后顾之忧的信长要调兵遣将,已不像三方原时的捉襟见肘了。
胜赖不听老臣劝告,决定出击进行决战,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清洲军的新武器三千支国友铁炮,造成甲州精锐骑兵军团死伤惨重。胜赖逃回信州,而其家老臣名将大都抱定了战死的决心,昌景、昌丰、信房、昌次、信纲与昌辉等大将战死。随后清洲军夺回美浓的岩村城,信友被杀,胜赖家受到极大的打击。
此后,氏政请胜赖出兵援助自己的弟弟争夺春日山城,而景胜则以黄金一万两、割让一部分土地、娶胜赖的妹妹为妻建立姻亲等条件与胜赖结为同盟。加上三河兵进攻远江的胜赖领地,使胜赖决定采取居中调停的态度。然而在他率军撤出越后之时,景胜旋即毁约出兵,氏政的弟弟兵败自杀,这使胜赖与氏政的同盟破灭,在氏政看来,这种行为就是出尔反尔,完全继承了乃父惯于背叛盟约之风,而且更恶劣。因而氏政同意与清洲、三河一起夹攻胜赖。
“这都是什么人呀?”氏政捧着茶泡饭的碗,闻听胜赖收下景胜赠送的黄金然后撤兵,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这位妹夫会这样做。据说他扔碗,连自己心爱的茶泡饭也不吃了,惊怒交加的问道,“他收了钱就走?”
这事使我想起承芳的母亲曾提及一段跟我老家翁有关的逸闻:享禄三年,一个小胖子坐在榻上,啼笑皆非的说:“这都什么人呐?朝兴这老家伙为了讨好另一个老家伙信虎,居然强行夺取了我妈妈,将其送给信虎做小妾。信虎这老家伙一看我妈妈长得美貌,竟然毫不推辞,照单收下。你们说,这都是什么人呢?”
啼笑皆非后的享禄四年,这个名叫五郎的小胖子成为关东管领。由于父亲宪房六年前死去的时候,他才只有三岁,所以古河那边高基的儿子过继来替他当家。后因关东享禄之内乱而被追放,于是这个满脸啼笑皆非的小胖子继承山内其家的家督,不过他仍然对我老家翁信虎和“好哥们”朝兴干的那件事耿耿于怀。
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