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茶的岁月

第一零八章:洛阳知己(3/11)

与阮籍联姻,阮籍竟大醉六十天,使婚事无法谈成。步兵校尉一职,虽然是朝廷中枢的属官,但不像散骑常侍那样与皇帝有亲近的关系;虽说是武职,却又不执兵权,仅领宫中宿卫,不会给司马氏造成压力,容易引起司马氏的猜忌。阮籍担任此官职时间最长,所以后世通常称之为‘阮步兵’。”

  “谁说时无英雄?”孙八郎在船头垂涕而叹,“钟会与阮籍,在这场‘甘露之变’都没能做英雄。或许他们也曾扪心自问,当时果然有这个本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吗?曹髦似亦曾经寄盼望于他们这等样人物,然而关键时刻跟随曹髦一拥出宫,真敢去诛司马昭的只不过是些老弱僮仆。曹髦天真地召唤百官跟他一起走,群臣纷畏而逃,争相跑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。时任尚书的王经没跟着去向司马昭告急,仍在宫中劝说:‘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,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,也不是一天了。而且宫中宿卫空缺,兵力十分弱小,陛下凭借什么?一旦这样做,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?祸患恐怕难以预测,还盼三思而行。’曹髦不肯听劝,掷诏书于地,断然道:‘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?’这位十九岁的皇帝拔剑登辇,率领苍头老兵和僮仆们冲向司马昭的相府,就此踏上了不归路。”

  信孝闻茄说道:“曹髦一行刚冲出宫外,先遭遇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,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,司马伷的兵士都吓得逃走了。司马昭的亲信贾充从外而入,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,曹髦亲自用剑拼杀。贾充部众不敢抵抗,众人想要退却,贾充之军将败,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向贾充问道:‘事情紧急了,你说怎么办?’贾充发狠说:‘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,正是为了今日。如今之事,没什么可问的!’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,从背后刺穿曹髦,把他弑杀于车下。司马昭闻讯大惊,自己跪倒在地上。司马懿的三弟、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,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,号泣道:‘陛下被杀,是我的罪过啊!’司马昭急忙召集群臣讨论善后。陈泰不肯来,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去叫他,陈泰昂然道:‘人们议论说我陈泰可以和你相比,今天看来你不如我陈泰。’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,这才不得已而入宫,见到司马昭,悲恸欲绝。陈泰激愤得说不出话,伸手只是指着。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,询问:‘玄伯,你将怎样对待我呢?’陈泰说:‘只有杀掉贾充,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。’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:‘你再想想其他办法。’陈泰冷然道:‘我说的只能是这些,不知其他。’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,改而威逼郭太后下旨,按自己的授意将曹髦抹黑一通,褫夺皇帝封号,简陋下葬之时,百姓相聚而观之,纷议:‘是前日所杀天子呀!’许多人掩面而泣,悲不自胜。名将陈泰因过于悲恸,不久吐血而死。”

  宗麟叹息道:“曹髦没有软弱、屈辱和退让,而是敢于直面,奋起抗争,视死如归。在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之中,为数实在不多。这位壮志未竟的皇帝,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。他有一身傲骨,以最刚烈的血性,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,为了活出人性的高贵,不惜以生命为代价,与残酷的命运抗争。用壮烈的死亡,不但赢得了帝王的尊严,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。与其苟且偷生,毋宁高贵赴死。不久,司马昭以‘教唆圣上’、‘离间重臣’等借口杀死了曹髦的心腹王经。《魏书》的作者王沈是王昶之侄,因为告密出首立功免死,因功封侯,食邑二千户,时隔快二十余天,司马昭又因群情激愤,诛杀了成济三族。成济兄弟不服罪,光着身子跑到屋顶,大骂司马昭,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。”

  恒兴在后边低嗟道:“曹髦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派的奸险小人成济所弑,王经因为没向司马昭告急,他和母亲及其家属被拘捕交付廷尉处置。王经向他母亲谢罪,老母亲脸色不变,笑着回答说:‘人谁能不死,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。为此事大家同死,还有什么遗恨!’王经母子被诛杀的那天,故吏向雄为之痛哭,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的人。”

  “洛阳知己,”雨巷里突然传来哭声,一个憔悴汉子跪在泥泞中哀恸而泣,捶胸悲问,“皆要作鬼了吗?”

  “咦,向雄怎竟又跑出来啦?”长利憨望道,“先前他不是让人揪走了么?没想到这么快又跑回来接着哭,你看他一把鼻涕一把泪,样子有多辛酸。每次他一哭,我的心就跟猫抓一样。难怪后来司马昭也受不了,亲自听过他哭诉,直接挂掉……”

  街上一排灯笼接连跳焰爆迸,现出沿河树上倒挂的衣冠零落之尸,不知何时已有多个乌衣家伙着了道儿,悬躯枝稍,淌血洒落,雨泥殷染一片。路边多间房屋着火,商铺被砸得门窗飞撒,人群纷跑而过,王戎牵来数匹坐骑,穿行着叫唤道:“我听说洛阳出了乱子,有人趁火打劫。火要烧过来酒楼这边了,别在檐下呆着……”

  “他嚷什么?”长利挤在人丛之间,转头憨问,“四周乱糟糟,我听不清楚……”

  “闹妖了,”一个头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