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风起1978

第九十一章理想与诗歌的黄金时代(1/2)

  田伟在得到吴天明军令状的保证后,就离开了。

  屋子里剩下二人。

  吴天明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奔腾,可还是化为一声叹息:“顾老师,我知道你是为了争取田厂长的支持,但这种事……至少提前知会一声吧?”

  有句话他没说全,好歹趁着藤纹骥在的时候,两个人一起立军令状,现在这锅他一个人全背了,心里不平衡啊。

  “你觉得来得及吗?田厂长临时起意过来,他要得不是我们有多困难,要看得是我们的决心有多大。”

  顾明不紧不慢道,“你以为他不愿意培养厂里的力量?关键是厂里的多数人有没有这个耐心,五个月,是我们能争取的最长时间了。”

  老实说,这点困难还真没把他给吓退,相反他还庆幸于自己是选择了西影厂。

  想想看连不大点的西影厂内部都有分歧,何况是利益蛋糕更大的长影厂。

  自己若是选了长影,怕是连一点主导权都捞不着,只会从头到尾当个工具人,这可不是他想要的。

  吴天明来回踱着步,焦虑道:“五个月的时间,哪里来得及?单是剧本据我所知,好多都要创作三个月起步,最快最快我看也得半年以上,咱们不能只图快。”

  “剧本大致的初稿明天我就能给你,再给我半个月时间,做一个分镜头剧本出来,选角再半个月,剩下三个月时间用来拍摄,足够了。”

  顾明不等吴天明反驳,径直道:“信我,人有时候就得逼自己一把,知道香江电影么?人家那边最快一个星期就搞一部电影出来,剧组每天现写剧本现场拍。”

  鹏城如今还没有喊出‘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’的口号,但不妨碍顾明提前贯彻。

  尤其是电影行业,有时候打磨十年的作品,呈现出来的效果,可能在观众眼里不如一个月拍出来的。

  就说王佳卫当年拍《东邪西毒》,周期长达两年,差点把投资人给拖到破产。

  怕收不回成本,这才临时让刘振伟拉着同班人马又开了部喜剧电影,便是《东成西就》。

  白天拍《东邪西毒》,晚上拍《东成西就》,后者历时27天就搞定了。

  前者票房902万港元,后者票房2235万港元。

  要不然电影行业有句话叫拍电影等于刮彩票。

  吴天明见顾明连香江电影都给搬了出来,再加上人家本来就是局外人,愿意留下来帮忙已经很不容易。

  总不能自己这个导演反而打起退堂鼓,那实在不像话。

  他咬咬牙道:“好,确实该逼自己一把,明天我就拍电报给藤纹骥,让他也抓紧,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么?”

  “搜集演员资料,尤其是50后男演员和女演员,男女主角定下,咱们选角工作就轻松一半了。”顾明交代道。

  这年头不比后世,哪怕是长影、京影这些庞然大物,用演员也多是内部挑选和举荐,再不济开设演员训练班,根本没有给演员建档存库的概念。

  就说眼前的吴天明,就是60年考入西影演员培训班,通过演员的身份进入了西影,迈入电影行业。

  “行,我现在就去搜集。”

  吴天明听到顾明这个要求愣了下,好在对方出人意料的想法并不是第一次了,他很快就接受并打算执行。

  “等会儿,你打算怎么搜集?”顾明问道。

  “看看其他电影里的演员,去联络拍摄的制片厂看能不能要来联系方式。”吴天明一板一眼道。

  “太死板了,你就算能要到,又能要到几个?”

  顾明顿了顿,说道:“这样,你就打着西影厂的旗号,说要给全国演员做一个资料存档,为之后的电影拍摄诸如《西安事变》来提供遴选,提供帮助的单位如果有需要,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备份发过去。”

  “也不用只局限于制片厂,全国各个单位都可以广撒网嘛,比方说各地的电影学院,亦或者各地的话剧团,面对后两者可以变换下说法,就说我们会把这些演员资料送到其他制片厂,他们兴许就会因为这份资料,选中这些单位的演员。”

  “你可以先找学院和话剧团要演员资料,再去联系其他电影制片厂,他们只要不傻,就不可能不答应跟你合作,送上门的业绩,顺带着你看看能不能借俩幕后人员帮忙。”

  眼下国内文艺事业刚刚复兴,各个单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,更不要说由于地域产生的隔阂和壁垒。

  他让吴天明干的这事,就旨在打破地域壁垒,树立一个行业规范。

  哪怕仅仅只是在演员资料上,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。

  吴天明想明白这点,整张苦菊般的脸都变得潮红起来,激动道:“这事要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