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风起1978

第四十九章 大哥大嫂过年好(1/2)

  “就是可惜这曲子思乡之情过于浓郁了,不适合慰问活动。”辛民惋惜道。

  不过他的惜才之心,大家都看得出来。

  “拥军慰问不适合,总有其他适合的活动,咱们剧团的剧目都是敲锣打鼓,这种类别还没有,补充进来算是个储备。”

  “没错,这点我赞同,群众看咱们的剧目都看腻了,换个口味也不错。”

  “就是太年轻了,看样子估计才二十左右吧?”

  旁的评审反而规劝了起来,团里确实需要补充下新鲜力量。

  “我听说啊,这曲子是他自己写的。”

  一人冷不丁插嘴道,“还有之前传咱这儿新出了个作家,稿子被省城杂志社选中,那人也是他。”

  嚯,那就更应该要了。

  创作才华是县剧团选拔人才排在首位的。

  毕竟一个剧团能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,就看能不能持久地拿出新东西来,不论创新还是改良,都需要创作力。

  辛民惊讶之余,开口道:“知道得这么详细,是不是有人给你打招呼了?”

  “有是有,但人要不行,我也张不开这个嘴啊。”

  那人笑了笑,他了解自家团长的性子,这点事还犯不上忌讳。

  讨论的功夫,台上顾明吹完了曲子。

  老实说,效果这么好,他是没想到的,露天舞台很容易被嘈杂声所影响。

  但大家居然都安静了下来,乖乖听自己吹陶笛,可见音乐从某种意义上,确实能超越地域隔阂。

  当然,他这段时间的练习也有不小的帮助。

  正当顾明鞠躬,打算下台的时候,被辛民给叫住了。

  “这位小同志,方便说下你年纪多大吗?”

  “刚满十八。”

  “文化水平呢?”

  “高中毕业。”

  顾明回答着辛民的问题,有些没反应过来对方询问的目的。

  只是辛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,就摆手示意顾明可以下去了。

  下了台,童书军就候在后台。

  “你小子可以,就辛民刚才那样,绝对有要你的意思。”童书军拍了拍顾明的肩膀,笑道。

  不然人家闲着没事了,打听顾明那么多个人信息干毛?

  顾明这才反应过来,在台上的时候他压根没想那么多,想明白后真诚道:“童大哥,多谢了。”

  不管这里面有没有对方的功劳,起码童书军为了自己的事情的确跑前跑后操心了不少,这个情得记。

  “你喊我一声大哥,我这大哥总不能白当吧,对了杨队长办的那腌臜事我知道,你不用掺和,回头我会处置明白。”童书军笑了笑,说道。

  他怕顾明年轻气盛,万一因为这事儿跟杨队长冲突,影响到后续安排就麻烦了。

  “放心,我心里有数。”

  顾明点点头,他心里自有应对。

  放过对方是不可能的,只是怎么收拾得讲究个方式方法。

  “好,那你先回去吧,我还有点别的事。”童书军摆摆手。

  顾明告了声别,朝自家的队伍方向走去。

  一路上,各个公社文宣队的人看向他的目光,皆带着羡慕和嫉妒。

  显然,辛民对顾明欣赏的态度,大家都看得出来。

  “牛哔,顾老师!”

  “顾老师在台上老必了,我看好几个姑娘眼睛都看直了。”

  “别说其他姑娘了,咱杨老师眼睛也不带眨的。”

  秧歌队员们哄笑了起来,更有甚者在顾明和杨红唯之间挤眉弄眼着。

  “别特么乱说啊,我还是个黄花大小伙呢,啥也甭说了,今天我请客,咱国营饭店走着,都给我放开了吃。”顾明豪爽道。

  众人欢呼声陡然拔高了分贝,还得是顾老师敞亮。

  老实说,如果不是特意挑明的话,他们根本意识不到顾明还是十八岁,相处过程中对方真就跟老师一样。

  一片笑脸中,唯独杨红唯脸色冷若冰霜。

  自己年龄很大吗?

  ……

  送完节目回去的第三天。

  也就是9月15日。

  邓公抵达春城的消息,传到了抚松公社。

  让公社众人那是一阵可惜,如果可以的话,他们也想放下手头的工作,专程去春城一趟,看看这位老人。

  随着先驱们的陆续凋零,这位老人算是目前威望最高的了。

  顾明就更不用说了,若不是童书军提前交代,让他今天留在公社哪也别去,早就去春城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