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风起1978

第三十一章 文宣队顾明,你的信到了(1/2)

  “当真?钱的事儿好说,关键是途径确定正规?”

  童书军有些激动,又带着怀疑地看向顾明,天底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。

  他弟弟缺辆自行车,对方就能弄来。

  但话又说回来,自己貌似也不值啊。

  “您也知道,我天天前营大队到咱公社来回腿着,实在受不住,就琢磨着弄个自行车,我也没票啊,最后还真让我想出来一主意。”

  “不买整车,咱们自己买零件组装不就得了嘛,这玩意儿又没什么技术含量,再说了买零件不犯法吧?而且我打听过,只要把所有零件的发票交到自行车管理所,人家照样敲钢印给执照,跟新车没差。”

  顾明之所以揽下这事,除了让童书军欠自己一人情外,也是帮自个忙。

  他也缺自行车票,这票还不是说花钱想买就一定能买到的。

  而他想买自行车零件,个人是没资格的,大城市里倒是有残次零件,他也够不着啊。

  这就得靠童书军了。

  不能破坏规矩亲自给弟弟整个自行车票,但出具个公社介绍信,让他有资格买零件,却是轻而易举。

  老实说,组装自行车这个方法,在大城市已经不稀奇了。

  可对抚松公社的人来说,还是过于超前。

  童书军眉头从紧皱到舒缓,品味着其中的奥妙,啪地一砸掌心:“这票真让你给绕过去了,既不违规又能解决需求,好法子啊!”

  他愈发觉得顾明是个人才了,在这小地方不缺有把子力气的,不缺会拍马屁的,唯独这等会思考敢创新的人,那是万中无一。

  “小顾,你有没有考虑过换个方向发展,以你的思维单纯做文艺工作有些可惜了。”童书军开口道。

  他是抱着宁愿放弃文宣队眼下的大好局面,也要将顾明给引到正道的想法。

  “别,我就是有点小聪明,没有您这种大智慧,做不来做不来。”

  顾明连连摆手,就这几年风向的变化,再加上后面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宗旨,还是算了吧。

  他转移话题道:“不过得麻烦您给开个介绍信,我打算9月1号去春城看看,那里的自行车零件应该比咱们这儿要阔绰。”

  “好说,差旅费我来负责。”

  童书军本就是负责介绍信开具这块的,当场就给顾明弄了一份,尔后装在信封里递了过去。

  顾明接过后,一摸厚度感觉不对,推让道:“哎,您这不合适……”

  “拿着,哪有花你的钱办我的事的道理?”童书军面色严肃道。

  得,你官大你有理。

  顾明顺势就把信封装进兜里,他可不讲什么三辞三让。

  “那我就先回去了。”

  “回去吧,对了你那陶笛别忘了练,到时候也要送到县里表演。”

  看着顾明的背影离开,办公室的门被带上。

  童书军这才坐回椅子上,揉了揉太阳穴,要是自己身边人都能像小顾这样,他也不至于这么心累了。

  ……

  排演室。

  杨红唯照常练习着,唯一不同的是她手里多出一页纸。

  上面抄写着《拥军花鼓》的歌词。

  这歌的人气超乎顾明想象,一问可能不知道,但只要开个头,公社不少人都能跟着往下唱。

  嘎吱。

  顾明推门而入。

  “我跟童秘书提过了,他那边会安排一个陕北知青来帮你学习口音,你先歇着嗓子吧。”

  杨红唯闻言停下练习,她的嗓子确实有点受不住了。

  顾明则是趁机找了个座位,拿出笔记本,摸鱼写起了《棋王》。

  《棋王》原文不过两万余字,但他有两部电影剧情作为参考,写着写着就发现起码五万字。

  从短篇变中篇了,就看到时候去春城直接拿给那位赵编辑,对方会是什么态度了。

  若是不成的话,他就换个刊物发,无非耽搁点事情。

  要是还不行,他就简短点字数再换刊物。

  反正向某位余姓作家学习就对了。

  这边钢笔唰唰地写着小说,另一头的杨红唯再两耳不闻窗外事,也终究被吸引了过去。

  起初,她还觉着顾明是用这种方式来吸引自己注意。

  渐渐地,发现对方好像真是在写东西。

  “你在写什么?”

  “创作。”

  简短的回答,差点把杨红唯气笑。

  就跟问你中午吃的什么饭,你回答一句吃菜一样。

  “这是工作时间。”<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