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风起1978

第二十章 到底谁来见世面?(1/2)

  “顾明,加油!”

  在礼堂诸多嘈杂声中,这道声音显得异常乍耳。

  顾明目光扫过去,微微一怔。

  是陈晓玉。

  这妮子由于喊加油,被周遭众人看得脸色羞红,依旧坚定地站起身朝自己握紧拳头高高举起。

  莫名的,顾明整个人平静了下来。

  他想起自己前世在南方干工地时,被工头指着鼻子大骂,还得陪着笑脸。

  想起儿子要上初中,为了进个好点的学校,他面对妻子的老同学一口一杯白酒。

  初中没上完,两个人就离了婚,儿子跟着前妻去了海外。

  最后他兜兜转转还是回了长白山脚下的前营村。

  老天爷让自己回来这么一次,说不定就是看自己活得太窝囊了。

  顾明被这个荒谬的念头给逗笑,冲着陈晓玉笑了笑,然后深吸一口气,将陶笛放在嘴边。

  对别人来说,故乡意味着过去。

  对他而言,他的故乡就是现在。

  笛声清脆。

  在不大的礼堂里,来回回荡着。

  顾明终于体会到曾经补习班教陶笛的老师所说的那句话,再浅薄的技巧在拥有了情感以后,都足以打动别人。

  这回台下刺挠的人,就不止贾长海一个了。

  各个生产队的大老粗站在下面,都不知道此情此景自己该做什么表情才好。

  妈耶,吹个唢呐,咱能哭,拉个二胡,咱能跳。

  就是这笛子,在这片黑土地上能听到的机会着实不多。

  好小子,先前还说是来跟着贾长海见见世面,现在看来,分明是让他们见见世面。

  不懂的人,只觉得这曲子好听。

  懂的人,却一个个挺直了腰板,前倾着身子,仔细听了起来。

  被众人视为降维打击的杨红唯站在门口,目光灼灼地盯着台上的顾明。

  原本她是打算唱完就走,反正这趟来参加选拔,在她看来就是个走个过场。

  甚至于对她而言,整个抚松公社文宣队都是跳板。

  没想到碰上个顾明。

  倒不是棋逢对手的那种竞争感,而是如同在南方看到雪的新鲜。

  “这是我们前营大队的后生,我亲自选出来的。”

  贾长海塌下去的脊梁,悄悄地又直了回来,指着台上的顾明,一脸骄傲之色。

  一开始活跃的陈晓玉,却是安静了下来。

  她担忧地看着顾明,比起来时听到的曲子,她觉得现在更显得悲情一些。

  他心里好像藏了很多事,可是自己都不知道。

  这首陶笛曲时间不长,四分钟就到了尾声。

  而到顾明放下陶笛,从情绪中抽离出来时。

  礼堂又一次鸦雀无声了。

  之前众人沉默,是明知不敌的无力感。

  现在众人沉默,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。

  公社文宣队大部分时间,都是在各个生产队来回跑着演出,面对的都是广大群众。

  大家百忙之中抽出功夫,自然是喜欢越俗越好的。

  像陶笛这么清雅的乐器,距离他们一向很远。

  论情绪调动,杨红唯的《回杯记》唱得更合他们胃口,可顾明这首陶笛曲初听感觉没啥,但听着听着里面的情感就沁人心脾了。

  “咳咳,这个怎么说?”

  文宣队的老前辈清了清嗓子,把问题抛给其他人。

  本以为熬走了之前的知青,他还能再好为人师一把。

  未曾想是长江后浪推前浪,自己被拍在了沙滩上。

  “杨红唯不用说,她的水准要是不过,传出去咱都得被戳脊梁骨,而且她也就是来咱这儿歇个脚。”文宣队队长沉声道。

  她显然是更偏向于杨红唯,二人转更适合出外演出,收个顾明,总不能再单独设个节目吧?

  “我提醒一下啊,咱们回头是要送节目去县里艺术团,参加拥军慰问演出的。”

  公社干部顿了顿,缓缓道:“人无我有,这才是优势。”

  正如贾长海费劲巴拉要把顾明往公社文宣队送,图的就是在公社这儿留个好印象。

  公社方面,自然也想要在县里表现出成绩来。

  这个时候,顾明演奏的陶笛稀缺性就凸显出来了。

  大家都表演二人转,争得头破血流,冷不丁冒出来个陶笛,这赛道连个竞争的都找不到,这叫错位竞争。

  评委席议论着,顾明倒是很平常心,甚至还有心情朝台下的陈晓玉眨眨眼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