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:韩青云的决策(2/2)
粗略翻看了一遍,发现并没有什么异样,才说道:“禀告总宪,卑职并无异议。”
趁着骆秉忠翻阅筹功回函的时间,韩青云又认真琢磨了一番纳土纳大岛的事情,才询问着骆秉忠的意见,说道:“秉忠,这是国臣递过来的外交文书,你也看看。”
“老戴希望趁势拿下纳土纳大岛,你是什么意见。”
此时,韩青云已经偏向于拿了,就是彻底刺激巴达维亚的荷兰殖民总督府,看看对方最真实的反应。
若是对方装怂,假装不知道,那就说明荷兰已经没有任何能力进行干涉了。至于外交文书,不理会便是。
可要是敢于开战,韩青云也做好了除武力以外的所有武器支持,必须让日惹苏丹国王子打疼荷兰。
唯有打疼了,韩青云才能拿到属于汉阳的航线。
至于说荷兰打败日惹苏丹国王子,那都是两年后的事情了。
两年后的1830年,荷兰又面临着财力枯竭的危险,怕是也很难动刀兵。
正是基于这个最基本的判断,韩青云才准备试试荷兰的水分。只有掌握了荷兰的水分,韩青云才能应对自如,不会出现决策上的错误。
至于说英国,大英根本看不上纳土纳大岛。
可以说,这时候南洋的大小势力上百支,不是这个跟洋人打,就是那个跟洋人打,早就习以为常了,根本不足为奇。
反而汉阳府是最不受重视的那支,即使打疼了荷兰人,那有怎么样,英国人还能上赶着参战不成。
只不过骆秉忠刚从前线回来,了解军心,也了解物资储备,韩青云需要骆秉忠做一个相对有依据的判断。
事实上,骆秉忠也没有让韩青云失望,说道:“总宪,我认为可行,浔阳县尉魏国昌就是从纳土纳大岛移民汉阳的。”
“在纳土纳大岛,有8000多名华人,魏国昌可以说服当地投降。”
“一旦纳土纳大岛的华人投降,汉阳可以马上建设炮台。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,就可以打造一座海上战舰。”
“就是荷兰人的五艘军舰全来了,也啃不下来。”
这话确实有道理,魏国昌是10岁的时候跟着乡亲们下南洋的,后来在纳土纳大岛生活过,必然有熟悉的老乡。
只要能打通这层关系,再加上纳土纳岛上的贸易站辅助,必然会投降,成为汉阳贸易线上的重要堡垒。
唯一欠缺的就是粮食和弹药,纳土纳无法保证生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