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28澳洲风云

第四十六章:进剿方略(1/2)

  “禀骆县令,禁卫军队长舍克·巴图得知战争部长意图造反,从总理府出来之后遭遇匪徒围攻。”

  “现已查明,正是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所为。”

  “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,下官请命,应急速派兵进剿。”

  浔阳县制下出现武装叛乱分子,极大的破坏了地方安定祥和的秩序,这是骆秉忠不能允许的。

  只不过在进剿的方式上,骆秉忠有不一样的想法,说道:“魏县尉,这事急不得,还是得从长计议。”

  何为从长计议?

  意思就是对战争部长的叛乱行为慎重处理,不急于做决定。

  都火烧眉毛了,县尉魏国昌哪里等得了,阐述着自己的理由,说道:“骆县令,这事还真缓不得。”

  “趁着事发仓促,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还没来得及纠集武装叛乱人员,还可以迅速发兵剿灭。”

  “要是等对方集合了全部叛乱人员,怕是一时两刻无法剿灭。”

  这个道理骆秉忠还是懂的,倒也没有反对,而是有深层次的顾虑,说道:“魏县尉,我并不是这个意思,而是担心城内。”

  “若是县衙的兵全派走了,一旦城内有内应,怕是祸患更为严重。”

  “这样好了,马上通知警备司令部李国臣司令,双方就此事召开联席会议,商讨具体的用兵方略。”

  如果仅仅是战争部长个人的叛乱行为,魏国昌的急速进剿是最合适的平叛方案,但是很明显不是。

  既然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意图拉拢总理,就说明还有其他人参与,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一次冒险行为。

  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
  向警备司令部通报了武装叛乱的事情之后,李国臣和韩世威联袂而来,共同参与了出兵的联席会议。

  县衙临时会议室内,参会人员有县令骆秉忠、县丞张远洋、县尉魏国昌、总理桑杰·切赫达,以及警备司令部李国臣、韩世威等六人。

  魏国昌作为浔阳县治安主官,就武装叛乱事件做了鲜明的阐述,同时提出了急速进剿的总方略。

  对此,骆秉忠有意见,就是李国臣也不赞同,否定了魏国昌的方略,说道:“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乃宵小之辈,倒也无须担心。”

  “我担心的是对方到底纠集了多少兵力,又联合了那些势力。”

  “一旦城内动了,势必会有人策应,造成城内的混乱。”

  李国臣说的确实没错,别看警备团已经控制了城内的局势,但是城内暗藏的反对势力并没有清算,以至于这些人还活跃在巴厘岛王国的朝堂内。

  若是联合所有反对势力,一旦发力,怕是不小的规模。

  基于这种原因,李国臣将注意力放到了总理桑杰·切赫达的身上,说道:“桑杰·切赫达总理,我也不瞒着你,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所言并不虚假。”

  “奉汉阳总督府命令,这里将是汉阳府制下的浔阳县。由骆副指挥使出任县令,而我则出任警备司令部司令。”

  “若是总理有意为官,我可以向总督府推荐,将你调职汉阳府任职。”

  总理桑杰·切赫达本来就是个没节操的人,习惯了见风使舵。而且家属又被送到了汉阳府生活,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依仗。

  从总理变为一个无权无势官员,确实心有不甘。

  奈何浔阳的局势已经没有退缩的余地,只能梗着脖子往前走,接受了李国臣的承诺,说道:“下官愿意前往汉阳府任职,还望李司令推荐!”

  认了命,这话就好谈了。

  随即李国臣将话题赚到了战争部长的身上,说道:“既然是同僚,就希望总理帮我们说说战争部长的情况了。”

  总理是浔阳县本地人,对本地的农村地区自然了如指掌,将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的情况悉数告知在场的众人。

  战争部长塔奈·达特,生于1780年2月21日,现年48岁。任职期间贪污腐败,倒卖各种军需物资。

  就像炮台的火炮,就是战争部长的杰作,直接变成了木头模型。

  也是靠着这些年的贪污,整个家族拥有的土地约17万亩,佃户总计约3000多户,比之前抓到的13家还要多。

  由此可见,其势力非同小可。

  若是贸然派兵进剿,一旦战场陷入焦灼,浔阳城再乱起来,刚刚降服的浔阳军队怕是会降而复叛。

  到那时,局势崩坏,就难以挽回了!

  此时,魏国昌也感觉背后一丝凉气,一改之前的方略,说道:“县尊、司令,是下官疏忽了。”

  “只是继续放纵战争部长,下官担心城内的人动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