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代:女知青媳妇不许我摆烂!

第29章,没稿纸了!墨水也只剩下了小半瓶!(1/2)

  送走李勇后,苏云看了看外面村民下地割麦子的割麦子,牵着驴拉着石磨在打麦场压麦子的压麦子,用木铲扬麦子的扬麦子,一副热火朝天收粮食的场景,他也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。

  于是乎就转身回到了村大队办公室中,趴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奋笔疾书起来。

  “一盏镁灯举起。照相的大喊:“好了好了!预备!”

  孩子们又转过来,恢复不苟言笑,恭恭敬敬在关师父身后。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。他要他们站着死,没一个斗胆坐着死。

  镁灯轰然一闪。人人定在格中,地老天荒。在祖师爷眼底下,各有定数。各安天命。

  ……

  关师父领着徒儿下跪,深深叩首:“希望大伙儿是红果伴樱桃——红上加红”

  一下,两下。芳华暗换。

  后来是领着祈拜的戏班班主道:“白糖掺进蜂蜜里——甜上加甜。”

  头抬起,只见他一张年青俊朗的脸,气宇轩昂。他身旁的他,纤柔的轮廓,五官细致,眉清目秀,眼角上飞。认得出来谁是谁吗?

  十年了。”

  写到这里,苏云才算是把故事的第一个阶段写完。

  等回过头来一看,竟然已经写了四五十张格子信纸,一万多字。

 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,就已经超了上次老三和静秋故事的字数,后面还有起码五六万字。

  “我是不是有点托大了!光考虑后世这个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肯定能火起来,但却是没有想到字数会超这么多。”

  现在就算是放弃也有些晚了,毕竟已经写了一万多字。

  苏云只能继续往下写。

  “小石头和小豆子出科了。

  科不到十年又过去。二人出科后,开始演“草台班”。一伙人搬大小砌末,提戏箱,收拾行头,穿乡过户,一班一班的演。

  最受欢迎的戏码,便是“霸王别姬”。

  二十二岁的生,十九岁的旦。

  ......

  小豆子一亮相,就是挑廉红,碰头采。除了甜润的歌喉,美丽的扮相,传神的做表,适度的身材,卓越的风姿,他还有一样,人人妒恨的恩赐。

  就是“媚气”。

  旦而不媚,非良才也。求之亦不可得。

  一生一旦,反正英雄美女,才子佳人,都是哥儿俩。苦出身嘛,什么都来。眼看快成角儿了,背熟了一出出的戏文,却是半个字儿也不认得。只好从自己的名儿开始学起。

  班主爷们拎着张红纸来,都是正规楷书,给二人细看:“段老板,程老板,两位请过来签个名儿。”

  小石头接过来,一见上书“段小楼”,他依着来念:“段小——楼。师弟,你瞧,班主给改的名儿多好听,也很好看呀。”

  “我的呢?程——蝶——衣。”

  ……”

  在戏院练就了一身本领长大后,两人的故事就从改名开始徐徐展开。

  转眼间到了1937年。

  少年裘马的两人已经成了名动京城的名角,唱花旦的小豆子艺名程蝶衣,唱花脸的小石头艺名段小楼。

 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实打实的巨星,每次出门都会引得万人空巷。

  而程蝶衣饰演的虞姬,更是深得梨园大亨袁四爷的赏识,不惜重金送他名贵的京剧行头。

  但是程蝶衣的心,就像戏中的虞姬对待项羽那样,对段小楼有着至死不渝从一而终的别样感情。

  可流水有意落花无情。

  苏云刚写到这里,正好将一张信纸写完,将信纸翻过去后看到的则是办公桌的木质桌面。

  没有信纸了!

  苏云就下意识的去放信纸的抽屉中翻找,结果空空如也,旁边只放着两杆钢笔和小半瓶墨水。

  这个时候的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:自己竟然将村大队的信纸给用完了!

  墨水也用了大半,估计那小半瓶也写不了接下来的五六万字。

  “是自己花钱买稿纸和墨水,还是去问问老头子,能不能从镇政府里弄点免费的信纸和墨水?”

  如果按照一本一百张格子信纸来算,四百字的格子信纸也就能写三百多字。

  而他的小说还剩下五六万字之多,如果中间再有些修修改改废弃的信纸,两本都不一定够他写的。

  墨水也是差不多的情况,之前首稿和投稿的两篇上万字的稿子就是两万多,再加上现在的一万多就是三万多字。

  三万多字用了大半瓶墨水,想要写完剩下的五六万字,怎么也得再买一瓶。

  想着兜里还剩下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