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2004:独行文坛

第十五章 大幕落,潮汐起(1/2)

  再漫长的黑夜也会迎来日出。但日出并非对所有人都象征着温暖和希望。

  就像此刻“新理念作文大赛”的组织者,《新芽》杂志的主编赵常田、副主编李启刚,以及王濛等复赛的评委们,心里都清楚,日出也许就是另一场审判的开始。

  早上十点,随着最后一篇文章的打分结束,经过简单的统计,奖项也有了明确的结果。

  一张张获奖证书也被工工整整地打印出来了。但是此刻没有哪个人的内心是轻松的。

  此刻学生和家长们也已经得知了昨天的风波,内心更加忐忑不安。他们生怕舆论影响了复赛结果,于是一大早就围在组委会所在的会议室外打听情况。

  因为有赵常田极力解释和保证,复赛一定会公平公正地给所有同学的文章打分,一定会像以往一样举办颁奖典礼,才稍稍打消了家长们的疑虑。

  下午1点30分,颁奖典礼果然照常举行了。

  大大的会议厅,前排是评委席,中间是参赛的学生,后排是等待采访的记者——不过这次记者和摄影师人数有点超标,好多人只能站在过道上。

  颁奖典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。

  入围奖得主是:……

  二等奖得主是:……

  一等奖得主是:……

  不同以往的是,公布名字、上台领奖的时候,大家的掌声都有些仓促和敷衍。

  而庞云脸色煞白地坐在人群里,嘴里不断念叨着:“怎么连入围都没有?怎么连入围都没有?”他的母亲和其他家长一样,被挡在了会议室门外,所以还不知道里面的情况。

  但是这不妨碍庞云妈妈已经为孩子认下了好几个“未来校友”的家长,还彼此交换了手机号码。

  颁奖结束以后,照例应该是记者采访,然后是来自各个大学的评委兼特别招生代表,和得到一等奖、二等奖的学生沟通破格录取,还是降分录取。

  这也是全场最令人期待、最有新闻效果的环节。

  但是还不等记者们上前提问,评委中燕大的代表曹文宣就上台拿起了主持人话筒,对所有学生和记者宣布道:

  “出于对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尊重,燕大领导经过连夜商讨,决定暂停破格录取、降分录取本届‘新理念作文大赛’获奖学生的计划。希望同学们不要气馁,回到学校以后再接再厉,好好学习,参加高考,只要考出好成绩,燕大的大门依然为你们敞开!”

  全场哗然,一个得了一等奖的女生甚至直接哭了出来。

  随后青大、复大、燕师大等其余十三个学校的评委代表,也都纷纷上台,讲了同样的一番话,掐灭学生们最后一丝希望。

  这时候哭的就不止那一個女生了,甚至有男生也开始抽泣。

  赵常田内心的酸楚无以言表。实际上今天一大早,他就接到了各个大学领导的电话,告知了这一结果。可是真等看到眼前的这幅景象,他仍然难以接受。

  他心里清楚,“新理念作文大赛”的荣耀,今天正式落下大幕了。即使明年仍然举办比赛,也不会有过往的声势了。

  盛极而衰是客观规律,赵常田不是不能接受,但是他原本以为这个过程会很漫长——就像所有传统的文学奖项一样,一开始的时候都风光无限,渐渐都归于落寞。

  就连被视为中国文学最高奖的“茅盾文学奖”,现在除了文学圈以外,还有谁关注呢?

  而“午夜潮汐”的三篇文章和《南国周末》的推波助澜,竟然让这个比赛“突然死亡”了。试想今天现场的新闻播出以后,还有谁会再给“新理念作文大赛”投稿?

  不过他最担心的还是《新芽》杂志的未来——《新芽》在上个世纪末,销量跌到了谷底,只有1万册,差点连稿费都发不出,全靠财政拨款才能勉强维系。

  但自从举办“新理念作文大赛”以来,《新芽》也随着涅槃重生,销量最高超过了50万份,俨然中国青春文学的总司令部。

  如今大赛的颓势已经不可挽回了,那《新芽》是否也会跟着被拉入深渊?

  想到一期只能卖1万册那段艰难岁月,赵常田就不寒而栗。他是快退休了,无所谓,可是杂志社里还有那么些年轻人呢?

  不过他的思绪很快被围上来的记者打破了:

  “赵主编,请问面对这样的结果,你有什么想对文学爱好者和全国观众们说的。”

  赵常田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付了。现在没有人能替他分担压力了——王濛,乃至每个在场的评委,和好几个哭得很惨的同学,身边至少都两三个记者在询问。现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。

  很快就有同学受不了,抹着眼泪跑出会场向家长寻求安慰去了;于是外面的家长也都知道了结果。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