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刘备开创神汉

第44章 :大汉药丸党(1/2)

  十月下旬

  朝廷的诏书已经在到来的路上,据说都快要到魏郡了。

  轰轰烈烈的大迁徙,也彻底开始了。

  邺城的百姓,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,也都知道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,所以,慢慢的就恢复了日常生活,甚至开始在酒馆之中讨论政事了。

  好歹也是冀州首善之地,邺城百姓也有着讨论天下大势的传统。

  某处酒楼,二楼靠窗的位置,就有两名士人正在讨论刘备。

  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木桌之上,郭嘉喝了一口米酒:“安喜米酒,名不虚传,确实比其他地方的米酒好喝一些,也清澈的多,味道很纯正,就是可惜,等到玄德公前往北海之后,不知道日后还能不能喝到这么纯正的安喜米酒了。”

  郭嘉的对面,坐着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。

  大汉虽然穿着深色儒服,可衣服下的肌肉却高高隆起。除了一柄佩剑之外,手里还拿着一根手杖。手杖的头部,乃是纯金属打造,阳光照射之下,闪烁着光芒。

  这样的手杖,近距离之下,足以破甲!

  要是敲到脑袋上,那真是一敲一个。

  这位上了年纪的大汉,是郭嘉在路上坐船时遇到的,恰好二人都是刘备写信邀请的对象,所以就一起赶了过来。

  “想喝,肯定是可以喝到的。只是未来会换一个名字,兴许是北海米酒,兴许是青州米酒。”

  “听闻颍川学子时常讨论天下大势,不知奉孝你怎么看?”大汉给郭嘉的米酒倒满之后,随意问道。

  郭嘉看了看倒满的米酒,也不推辞,一饮而尽,大汉继续倒酒,连续两次之后,郭嘉这才说道:“天子快要驾崩了。”

  “如果是过去,应当是大将军掌权,外戚和太后执政,一起压制世家。”

  “世家被打压的受不了了,便主动寻找少年天子进行合作。”

  “等到少年天子成年或娶妻之后,便联合天子,一举消灭外戚。”

  “如此,天子掌权,世家获得一段时间的喘息之机。”

  大汉缓缓点头,他也是读过史书的。光武帝开创的大汉,差不多都是这个模式。有变化,但不多。

  “然而,如今的大将军,他不想走外戚的老路,他不想未来有一天,被自家大侄子杀全家。”

  外戚、宦官火并,世家暴死,英明的少年天子执政大汉,多么好的剧本啊,可何进他不想扮演外戚的角色了!

  “如今的大将军,他是一个不知道该说聪明还是愚蠢的人。”

  “他既想要大将军的权力,又不想重蹈覆辙。”

  “如今,在天子即将驾崩的当下,大将军和世家团结一致,联手和天子作对。”

  “可是,等到天子驾崩之后,大将军会不会继续和世家合作,这谁也说不好。”

  “按理说,等到天子驾崩之后,局势发展应该是宦官在世家的威胁下,彻底投奔大将军,成为大将军的狗,作为制衡世家的工具。”

  “可是,大将军和皇后又不是亲兄妹,所以他和世家不知不觉之间,已经走的太近了。”

  “从天子驾崩到少年天子掌权实在是太漫长了,一旦某个环节出了意外,中枢就会出大问题!”

  “如今,幽州鲜卑人寇边,凉州羌人再次作乱,青徐之地黄巾复起,并州又有黑山贼百万之众。”

  “如果中枢再出了问题……”

  说到这里,郭嘉就摇了摇头。

  不过,这番话却让对面的大汉双眼越来越亮,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。

  和郭嘉一样,对面的大汉也是一个坚定的大汉灭亡主义者。

  “不愧是奉孝,老夫和你的看法类似,不过,老夫很少去洛阳,也没有洛阳的朋友,听到的看到的也都以地方为主。”

  说到这里,大汉眼睛一眯,仿佛是在回想什么:“老夫的家乡是东郡东阿县。”

  “四十多年前快五十年前的时候,老夫出生,老夫年少时,东阿有民三万六千七百余口。”

  “老夫青年时,东阿有民三万三千余口。”

  “老夫壮年时,东阿有民三万余口。”

  “前几年太平道作乱前夕,连续数年大旱,东阿有民两万两千余口。”

  “太平道作乱结束后,短短数月时光,东阿有民一万四千余口。”

  “到了今年,东阿的百姓,只剩下一万余口。”

  “可是,东阿县每年缴纳的赋税,一文钱也没减少!”

  “甚至,为了抵抗太平道作乱,郡里训练郡兵,县里训练县兵,花费还更大了。”

  “东阿是这样,东郡的其他县也是如此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