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:没有人想成为第二位宣成公了(1/2)
颍川
此地私学众多,文人才子辈出。
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,大家族们分为两种。
第一种,就是如汝南袁氏这样,垄断了某一门经典释经权,在这一部经典之中,袁氏说了算,其他人的见解哪怕再正确,也得袁氏说你正确你才正确。
这样的家族,放眼整个天下,都是一等一的。
第二种世家,就是寻常世家,他们也有一个成为袁氏、杨氏的梦想,可这条路太难,于是就广开私学。
虽然世家们广开私学的初衷,并不是为了教化众生,但确实起到了类似的作用。
颍川郡便是如此,此地世家众多,但即使是实力最强的家族,也没法和袁氏、杨氏相提并论。
然而,此地世家广开私学、族学,哪怕你不是本家族的,只要你足够优秀,你就能过来学习、旁听。
如果你真的很优秀,还会有世家女子嫁给你,扶持你。或者,直接让某位世家的大儒,收你为弟子,悉心教导。
甚至,你还可以上午在荀氏的私学里听讲法家儒家经典,下午去陈氏的私学里学习,明天去钟氏的私学里学书法……
久而久之,人们就把颍川郡的诸多族学、私学,称之为颍川书院。
某处二楼靠窗的房间之内,有两个年轻的青年学子相对而坐,晒着太阳,喝着米酒,就着小菜,悠闲极了。
“公达回洛阳了,他有没有给你写信,有没有提到刘冀州?”
提问之人,穿着相对普通,除了发簪是白玉的稍微值点钱,其他衣裳,全都是大街上裁缝铺子里可以买到的,顶多几十文钱。
而对面的学子,一身儒服,腰间系着玉佩,挂着香囊,还戴着帽子,还背了一把剑,看上去也一脸严肃,完全就是两个极端。
“公达对刘玄德印象极其深刻,评价也极高,他说刘玄德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大英雄。”
“怎么,奉孝你动心了?打算过去看看?”
郭嘉给自己灌了一大口米酒,有些疑惑的掏出了一封信,小心翼翼的从信封之中拿出了绢布,递给了荀彧。
“文若,实不相瞒,我之前根本就不认识刘冀州。”
“仅仅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,连一面之缘都没有。”
荀彧扫了一眼,便把绢布再次折叠好,放进信封之内,递给了郭嘉:“兴许,是志才推荐了你。”
郭嘉再次摇了摇头,颇有些小心的把信件收了起来。
“无论如何,这都是好事。”
“刘玄德征召你为邺城县令,这可是非常看重你!”
“邺城乃是冀州的州治,在这里当县令,困难很多,很容易就出问题。可若是做好了,前途无量。”
“退一步讲,就算你不去,等到消息传出去了,日后其他人征召你的时候,起步也不会低于邺城令。”
郭嘉所在的颍川郭氏,早就没落了,是正儿八经的寒门。
不过,到了这一代,或许是回光返照,或许是祖坟冒青烟,郭氏一下子连出了两个天才!
一个是郭图,一个是郭嘉。
郭图年纪大一些,辈分高一些,算是郭嘉的族叔,也是郭氏如今的族长。
郭嘉年纪小一些,如今还不到二十。
郭氏或许还有一些人脉资源,但无论如何,都用不到郭嘉身上。
而且,郭嘉也是一个典型的大汉灭亡主义者。
所以,这些年来他一直在颍川读书、学习、修行,除了行万里路的时候离开过颍川,其他时候就是个家里蹲,除了少数好友知晓郭嘉的真实实力之外,其他人根本不知道。
在外人眼里,郭嘉此刻不过是个筑基圆满,苦苦追求自我突破的寒门子弟而已。
这样的寒门子弟,在颍川实在是太多太多了,平平无奇!
“起步便是邺城令,玄德公的诚意,嘉已经看到了。”
其他世家是,你先给我当狗,当上几年,我再举荐你做官。哪有像刘备这样,都还没当狗呢,直接邺城令就甩头上了。
“不过,当今之世,君择臣臣亦择君,还是先去北地看一看再说。”
见状,荀彧端起一碗米酒,和郭嘉碰了一个:“看奉孝你的模样,昨夜里莫不是纠结了一晚上?”
郭嘉一口喝完碗里的米酒,又给自己和荀彧满上,同时点了点头。
“文若,你知道我的,我一直以来,都坚信大汉即将灭亡。”
“所以,我十二岁明悟天赋的时候,没有大肆宣扬。”
“十六岁成为宗师的时候,也没有大肆宣扬。”
“我的主公,必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