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

第八百一十五章 献计定策,亡命一战!(2/3)

p>  “张苞被我们围困于谷县之南,突围不成,但汉军已急速渡河,数量庞大,势不可挡,洛阳有陷落的危险……”

  曹叡低声念出军报上的内容,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 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,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,直视那烽火连天的战场。

  此时,一阵秋风吹过,却带不来丝毫暖意,反而让曹叡感到一股寒意直透心底。

  他站起身,双手背于身后,在凉亭内来回踱步,步伐显得有些沉重。

  他的外貌虽仍保持着帝王的威严,但眉宇间的皱纹却更深了几分,眼中闪烁着焦虑与不安。

  “张苞,你何时才肯放弃……”曹叡心中默念道,他知道张苞是汉军中的一员猛将,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。

  然而,这次的魏军比以往更加凶猛,魏军的数量更是前所未有。

  他不禁担心起张苞真的能坚守下去,更担心兵力被吸引到张苞那里,洛阳有倒悬之计。

  片刻之后,曹叡睁开眼睛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。他转身走向御书房,边走边对身旁的侍卫吩咐道:“传令下去,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入宫议事,不得有误!”

  御书房内,烛火摇曳,映照出曹叡紧锁的眉头和坚定的眼神。

  他坐在案前,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,心中盘算着应对之策。

  不一会儿,文武百官陆续赶到,个个神色凝重,气氛异常紧张。

  曹叡扫视了一眼众臣,缓缓开口道:“诸位爱卿,前线传来急报,汉军已急速渡河,数量庞大,洛阳危在旦夕。朕欲派兵增援,不知诸位有何良策?”

  话音刚落,一名文臣便站出身来,拱手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应速派大军前往谷县增援,同时加强洛阳城的防守,以防汉军偷袭。”

  另一名武将则摇头道:“不可,我军兵力有限,若分兵增援谷县,洛阳城内的防守必将削弱。臣建议,应集中兵力死守洛阳,待汉军粮草耗尽,自然不战而退。”

  众臣各抒己见,争论不休。曹叡听着他们的争论,心中愈发烦躁。

  他猛地一拍桌案,怒声道:“都住口!满朝文武,可有真的保境退敌之策?”

  众臣闻言,纷纷闭口不言。

  如今这个局势,谁敢打包票?

  满朝公卿,支支吾吾,一句也说不出来,曹叡知道,这个时候,大朝无用,反而小朝能够做出决策。

  曹叡站起身,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,仿佛能穿透夜色,看到那烽火连天的战场。

  然而,战场上的形势却比曹叡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
  现在,两个棘手的选择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,沉甸甸地压在曹叡的心头。

  他站在御书房的窗前,凝视着窗外那略显阴沉的天空,心中五味杂陈。

  要么增援围困张苞的魏军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张苞歼灭,彻底解除这一方的威胁;要么则是集中优势兵力,将那渡过黄河、如洪水般汹涌而来的汉军歼灭或是驱逐,确保洛阳城的安全无虞。

  这两个选择,每一个都关乎魏国的命运,每一个都让他难以抉择。

  若是这两面都没有取得突破,汉军在洛阳平原之中就不再是被围困的羔羊,而是有可能成为中心开花的毒瘤,对魏国造成致命的打击。

  曹叡深知,此刻的决策,将决定魏国的未来。

  他深吸了一口气,转身走向御书房的中央,当即决定召开小朝,召集一干亲信入内朝商议此事。

  不一会儿,尚书令陈群、帝师郑称、侍中刘晔等人便纷纷而至,他们或神色凝重,或眉头紧锁,都深知此次朝议的重要性。

  御书房内,烛火摇曳,照亮了这一群魏国重臣的脸庞。

  曹叡坐在案前,双手交叠放在桌上,目光深邃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
  他的面容略显疲惫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决绝。

  “诸位爱卿,”曹叡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而有力。

  “如今我魏国面临两难之境,张苞所部久攻不灭,汉军又渡过黄河,威胁洛阳。朕意欲召诸位前来,共商对策。”

  尚书令陈群闻言,微微欠身,他的面容清癯,胡须略显花白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睿智和沉稳。

  他轻咳一声,缓缓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张苞所部虽然勇猛,但如今被围困,士气低落。我军若此时增援,定能迅速将其歼灭。如此,则可解除一方之患,再集中兵力对付汉军。”

  帝师郑称则摇了摇头,他的面容苍老,但眼神中却闪烁着狡黠的光芒。

  他捋了捋长须,缓缓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不可。张苞所部虽然被困,但汉军之势更不可小觑。我军若分兵增援张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