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

第七百五十四章 谁人敢战,谁救社稷?(3/4)

  而清河张氏的族长张恺,此刻正站在坞堡的最高处,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。

 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,但他也明白,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。

  随着最后一批守军的倒下,清河张氏的坞堡终于被汉军攻破。

  赵云率领着士兵们冲入坞堡内部,开始了残酷的清算。

  他们按照赵云的命令,将清河张氏的男丁尽皆灭杀,即便是婴儿也不留。

  女眷们则被充为军妓,遭受着无尽的屈辱和折磨。

  而清河张氏的土地和产业,则尽皆被充公,成为了汉国的财产。

  赵云站在坞堡的最高处,俯瞰着脚下的一切。

  古井无波。

  随着清河张氏的覆灭,清河郡其余士族们顿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震撼。

  他们亲眼目睹了汉军的强大和赵云的果断,深知自己若不顺服,必将面临同样的下场。

  于是,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汉国,接受汉国的统治。

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赵云率领着汉军继续对清河郡进行清剿和整顿。

  他们深入乡村,安抚百姓,恢复生产,同时加强对士族们的监管和约束。

  在赵云的铁腕统治下,清河郡逐渐恢复了秩序和稳定。

  千里之外。

  洛阳皇宫内,夏日的阳光透过云层,斑驳地洒在青石板上,却无法驱散那笼罩在宫殿之上的阴霾。

  魏国皇帝曹叡此刻正坐在龙椅之上,面色铁青,双眼赤红,仿佛一头被激怒的猛兽。

  他的双手紧握成拳,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,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愤怒与绝望。

  每一天,宫中都有尸体被悄无声息地运送出来,那是曹叡为了泄愤而杀害的宫女和宦官。

  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宫中的石板路,也染红了曹叡的心。

 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疯狂的偏执,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幸和挫败都归咎于这些无辜的生命。

  冀北之地,如今已被汉国所占,汉军的铁蹄正一步步逼近魏国的腹地。

  而冀南各郡,更是被汉军以惊人的速度突破,局势岌岌可危。

  在邺城中的曹真,面对汉军的强势进攻,却选择了一味死守,不敢与汉军决战。

  这种消极的态度让曹叡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失望,他仿佛看到了魏国的未来正在一步步走向毁灭。

  尽管此刻正值盛夏,但曹叡的心中却是一片冰寒。

  他的臣僚们一个个离他而去,有的选择了投降汉国,有的则暗中策划叛乱。

  他的帝国,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魏国,如今却像一座即将倒塌的大厦,摇摇欲坠。

  曹叡的目光在宫殿中扫视,那些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宫女和太监,如今看向他的目光中除了恐惧之外,还多了一份戏谑。

  他们似乎都在心中默默地想着同一个问题:“大魏要完了,他要完了!”

  曹叡的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绝望。

  他回想起自己登基之初的雄心壮志,那时他誓言要重振魏国雄风,让天下万民臣服于他的脚下。

  然而,现实却是如此残酷,他的帝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崩溃,他的梦想也正在一点点化为泡影。

  他猛地站起身来,双手重重地拍在龙椅的扶手上,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。

 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嘶哑:“为什么?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朕是大魏的皇帝,朕要拯救这个国家!”

  然而,回应他的只有宫殿中的回音和宫女太监们惊恐的目光。

  他们都知道,此刻的曹叡已经陷入了疯狂之中,任何劝阻都将是徒劳的。

  曹叡开始在宫殿中来回踱步,他的思绪混乱而复杂。

  他想着如何挽回局势,如何重振魏国雄风。

  然而,每当他想到一个办法时,又会被另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所击碎。

  他仿佛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循环之中,无法自拔。

  就在这时,一名宦官匆匆走进宫殿,跪倒在地:“陛下,有紧急军情!”

  曹叡猛地停下脚步,目光如炬地盯着那名宦官:“说!”

  宦官颤抖着声音说道:“汉军已经突破了冀南的最后一道防线,正朝邺城逼近!”

  曹叡闻言如遭雷击,他的身体微微一晃,差点摔倒在地。

  他死死地盯着那名宦官,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:“你说什么?再说一遍!”

  宦官不敢直视曹叡的目光,低着头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。

  曹叡闻言怒极反笑:“好!好!好!朕倒要看看,这汉军究竟有多大的本事!”

  汉军进展如此迅速,想必是那些士族一个个都投降了。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