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

第五百一十五章 天下震动,魏吴共抗汉!(3/4)

战败,连年的割地赔款送粮,让吴国境内出现百姓外逃的现象。

  刚开始,这种外逃事件还出现得比较少,但随着时间推移,外逃的百姓越来越多,以至于孙权不得不派兵前去阻止,将百姓编为里什,并且施行连坐,谁敢逃走,便将里什内的所有人家,贬为奴隶,或是直接杀死。

  连坐之下,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百姓外逃的事情,但是

  一味的压制,是没有作用的。

  如果吴国不能在根子上解决这些问题,那百姓逃跑的事情,肯定是会继续发生的。

  至于什么问题如此严重,答案很简单。

  没吃的了!

  当日孙权齐聚十万大军,便从百姓手上搜刮了不知道多少粮草。

  从那个时候开始,百姓手上的粮草就不够了。

  紧接着,为了求和,为了赎回被困在寻阳防线中的万余吴军精锐,又疯狂筹粮,这些粮草,自然也是来自于百姓。

  竭泽而渔之下,百姓剩下来的粮食,已经是完全不够过冬了。

  这也是造成百姓逃散的根本原因。

  吃的都没有了,活都活不下去了,不跑,等死吗?

  此刻。

  建业外。

  吴王宫中。

  孙权面色狰狞。

  在他面前,张昭,顾雍,诸葛瑾等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。

  “百姓逃散,为之奈何?各家难道不能凑出些粮草用来赈灾?”

  百姓手上是没有什么粮草的,但是百姓手上没有粮草,不代表世家手上没有粮草。

  孙权是希望江东士族贡献出一点粮草出来,让吴国度过难关。

  张昭面带苦涩之色,说道“府中已无多少粮草了,要想赈灾,怕是要向汉国,或是魏国买粮。”

  世家手上没有粮草吗?

  那当然不是了。

  世家手上有粮草,而且还有很多。

  在乱世之中,通过一点点的粮草,便可兼并土地,获得佃农,世家巴不得天下大乱。

  对于世家的尿性,孙权自是清楚,是故他听完张昭的话,当即嗤笑一声。

  买粮?

  战乱之时,粮草比黄金还要重要,魏国与汉国也缺粮食,会卖粮食过来?

  吴国百姓逃散,逃的地方,不是汉国就是魏国,他们都在偷着笑,如何会管你的死活?

  “不若,让江淮百姓到南方就食?”顾雍在一边献计。

  既然当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供应,那么到南方去找吃的去?

  “江淮乃重地,土地肥沃,百姓若是走了,来年的收成如何保障?”

  沿江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地,平原一大片,真可谓是鱼米之乡。

  这些地方,百姓若是没了,来年不种粮食,吴国的国力如何恢复?

  正当君臣对此事一筹莫展之际,殿外却是传来内官的声音。

  “大王,魏国使者到!”

  魏国使者?

  孙权愣了一下,他来此地作甚?

  心中虽然疑惑,但孙权还是说道“将魏国使者引到偏殿去。”

  “大王,或许可以求助魏国,今日便是机会!”

  诸葛瑾连忙上前说道。

  人家来干什么都不知道,你就来求粮?

  孙权轻哼一声,说道“待孤去见了魏国使者再说。”

  未久,偏殿之中,孙权便见到了魏国使者。

  “外使拜见吴王。”

  端坐在王位之上,孙权对着魏国使者摆了摆手,说道“不知汝主命你前来,所谓何事?”

  魏国使者笑了笑,说道“此乃我主亲笔所书,还请吴王观之。”

  内官将吴国使者手上的信送到孙权手上,打开信件,孙权的眉头顿时紧皱起来了。

  只见信中写道

  顷闻汉国之变,备已百年,太子禅承嗣大统,登基称帝。汉兵乘胜,已拔长安,我大魏元气为之大伤。

  此诚天下鼎足而三之时,亦朕与吴王共谋大计之秋也。

  备之在世,与吾两国交恶,兵连祸结,百姓疲于奔命。今备既殁,禅新立,或者汉国有绥靖之意,吾国亦当因时而变,以图长治久安。

  然朕知吴王亦英雄也,必明察秋毫,洞悉时局。

  朕又闻吴王有令爱鲁班,才貌双全,贤淑有德。朕欲遣使求婚,结秦晋之好,永为唇齿之邦。若得联姻,则朕与吴王共谋天下,指日可待也。愿吴王熟虑之,勿负朕望。

  夫天下者,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也。朕与吴王当顺天应人,共谋大业,以安百姓,以定天下。

  书不尽言,丕再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