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

第二百四十九章 魏有死臣,汉有猛将!(3/4)

p>

  战斗如火如荼,城下城上的士兵激烈厮杀,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。

  朝阳已升,然而慎阳城摇摇欲坠,却一直攻之不破。

  城上的守军顽强抵抗,加之陈泰早准备了许多守城器具,城墙上挂满了油锅、滚木等,不断阻挡着赵云的进攻。

  城头上的弓弩手们不断射击,箭矢如雨,让攻城的汉军难以靠近。

 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,双方你来我往,喊杀声整天,惨叫声不绝于耳,刀光剑影,火光冲天。

  赵云带领士兵不断调整战术,努力寻找突破口。

  直到连备用部队都要用上去的时候,赵云才不得不停止攻城。

  城中有善守城之人,除非将城中守城器具消耗完毕,否则的话,短时间内难下此城。

  而若要以损失最小的方式攻城,譬如说堆土没过城高、砌土堡、挖地道、水攻.

  但这些方法,耗时又太久了。

  魏军主力便在褒信,若是骑兵的话,旬日可至,他没有时间在此地耽搁了。

  心中虽是不甘,赵云却也只得下令。

  “原地筑寨,留三千人在此地,其余人随我去安城。”

  慎阳未攻下,他早已经将消息送到新息了,慎阳是必须要打下来的,这三千人留在此处,一方面,是为接应刘禅大军,为攻下慎阳做好准备。

  另一方面,安城中虽然有粮草,然而这粮草被烧毁了一部分,安城重地,必须要守,既然是要守,便要想着久守,城中兵卒够守城之用即可,太多人了,反而会靡耗城中粮草。

  将一部分部队放在慎阳城外,还能吸引一部分守军的注意力,减轻安城的守城压力,可谓一举两得。

  当然

  既是一举两得,也是有一定风险。

  分兵,自然会有被分而击之的可能。

  但行军打仗,焉能不冒险?

  慎阳城中。

  陈泰发酸的手臂,终于是可以放下来了。

  汉军攻势迅猛,但毕竟没有提前做好准备,攻城器具虽然有,但这攻城器具却是不多。

  但再如此烈度的攻下去,慎阳城不一定顶得住,原因也很简单。

  一旦城中的守城器具被消耗殆尽,接下来,便是肉搏战了,其中的兵力损耗,绝对是惊人的。

  他能用出仕来说服昌郜一次,却没办法要他举全族之力来跟他冒险。

  到了那个时候,慎阳真可能守不住。

  但好在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,他非是孤军,而是有援兵的,只要褒信那边支援过来,区区汉军,算得了什么?

  那汉中王太子刘公嗣虽然厉害,然而论起兵力,还是我魏国更加强势的。

  “速速整备,防止汉军再攻,城中若有宵小胆敢作乱,一律杀无赦!”

  昨夜大战,城中的骚乱大部分不是攻入城中的汉军造成的,而是城中的混混地痞生乱。

  乱局之中,道德约束不了人,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。

  不少良家子,也掺和进来了。

  有仇报仇,烧杀抢掠。

  对于陈泰来说,要想长久的守住慎阳,城内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。

  以杀止杀,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止住动乱!

  “今日我欲去拜访县尊府邸,你前去知会一声。”陈泰对着身侧亲卫吩咐。

  困局在前,要想保住慎阳以及自己的小命,陈泰感觉自己要多做一些事情了。

  比如

  联姻!

  凭空画的饼,那昌郜不一定会吃下去。

  但与我颍川陈氏互为姻亲,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!

  为了大局着想,陈泰心想:便牺牲自己的美色罢!

  于此同时。

  褒信城西十五里处,汝水侧畔的蓝氏坞堡小山上寨,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了。

  蓝氏坞堡上寨外,战鼓声震耳欲聋,硝烟弥漫。

  城墙上,蓝氏坞堡的守军密集排开,架设着弩弓、投石机等。

  而在城下,魏军士兵排成整齐的队列,扛着云梯、攻城车等攻城工具,缓缓向城墙推进。

  砰!

  砰!

  砰!

  攻城车撞击城墙,发出巨大的声响,城墙上的汉军士卒纷纷投掷石块、油锅泼下热油再点燃,企图击退攻城的士兵。

  嗖嗖嗖~

  箭雨密集地射向城下,魏军士兵不得不用盾牌护住自己,前进的步伐虽然缓慢,但丝毫没有停滞。

  寨墙上的守军奋勇抵抗,箭矢密集地射向下方,火油泼洒而下,将攻城车点燃。

  然而,魏军士兵毫不退缩,他们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