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着火车去撒野

第55章 再看挖你眼睛(1/3)

  集体生活里的小孩子,最麻烦是什么?

  是跟风。

  就像夜里被吵醒的狗,清晨打鸣的鸡,越来越贵的‘洋葱’和骚乱中破碎的玻璃,任何怪诞不羁的行为艺术,都可能会有一大票追捧者,不要问原因,很多事不能用原因来判断,只是那个时候的两根神经回路恰好搭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嵌套死循环。

  举个栗子:自从第一个孩子拿到了在“火车上上厕所”这种了不起的成就之后,车厢里一大半孩子,一窝蜂地在卫生间外面排队,而且只排客车卫生间的队。

  “玛蒂尔达,好了没有?”一个小男孩在卫生间外面嚷嚷。

  “再等等,我,我没有……”一个小姑娘闷闷的声音传出来,急得快要哭出来。

  “没有就出来,我已经憋不住啦!”

  瘪着嘴的小姑娘走出来,显得十分不甘心。

  “玛蒂尔达,还有苏尔特,你们五个刚才都说了谎,从现在开始,今天就是你们的服务日,午饭和晚饭要等所有人都吃完,你们才能跟嬷嬷们一起吃,并且你们今天将不再有零食。”

  卫生间外面,教导嬷嬷语气温和但是不容置疑地说道,嬷嬷对面靠墙站着一溜五个惆怅的小孩儿。

  小孩子的情绪就像成年人的爱情,来得快去得也快,坐火车是新奇的,在火车上看野鸭看轮船也是新奇的,横跨皇后城两岸的皇后大桥自然也是。

  小豆丁们满是好奇的脑袋再次挤满了一侧车窗,齐齐仰望这个由钢铁堆积而成的加纳利工程奇迹——可惜现在的皇后大桥已经很少有大船经过,不然就能看到一幅大桥两侧蒸汽喷发中,三十二座蒸汽机房带动绞车与滑轮组,拉起无数铁索,让两千五百吨重的桥体向两侧翻起的壮观景象。

  进路等待过桥的海洋梦幻列车,成了左岸车站里最靓的仔,独特的车身涂装在加纳利这个保守落后的国度里前所未见,很多人在暗地里打听“剑鱼号”,打听“海鸥之家”,然而得不到任何答案,只能从经手办理过桥手续的调度口中得知,这是一列从吉尔玛拉出发,前往的孟铎港的邮政快车。

  车站调度给出的等待时间是一个半小时,与李铁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,因为塔尔萨标铁和加纳利国铁之间协议的通过优先级原本就比较高,就算买了“车票”也最多提前半小时,意义不大,还有损标铁的颜面。

  既然如此,厨房起锅做饭。

  李铁和小里尔克拎着列检锤四处敲打,用指背挨个试探车轴,大肯不方便露面,继续在司机室里关门谢客。

  阿伯伦领着两条幽灵犬跟在亚措和突击兵身后巡视列车,驱离那些一直在附近晃悠的闲人。

  跟在李铁身后的肉猫,与跟在阿伯伦身后的猎犬,在玻璃窗后面的孩子们中间,理所当然地又一次引起了讨论和骚动,只是车门紧闭,炊事车又有嬷嬷把守,没给机灵鬼留下任何钻空子的机会。

  海鸥之家的嬷嬷们大多来自信仰坚定的循理会,在饮食一道也一直恪守不追求享受的“简朴”戒律——能少油少盐就避免过度调味,有煮土豆就不吃浇汁土豆泥,有豆子和蛋奶就不吃禽畜,有黑面包和硬面饼就不碰精致点心和蜂蜜蛋糕。

  只是因为这些孩子幼小的肠胃,才不得不在食材和烹饪上有所妥协。这也就导致了,午餐几乎跟李铁上次在海鸥之家有幸品尝到的风格一样——营养全面口味软烂的炖菜,配一点腌菜和粗面包。

  已经习惯海鸥之家伙食的人没有问题,女士们没问题,两个卢约裔的洋葱头也没有问题,毕竟卢约人也向来以生活简朴闻名。

  阿伯伦只要能吃上正常的居家饭菜和热食就心满意足。

  但是突击兵和狗子不太行。

  突击兵充沛的体力背后是充沛的饮食和营养,虽然堑壕里的食物补给经常错漏百出无法直视,但在任何时候高油高盐的咸肉供应都很充足。

  两只幽灵犬则最好每天搭配喂食一些新鲜肉类保持状态。

  所以李铁特意嘱咐厨房给狗子留了一小盆肉骨头,其他不习惯的人可以选择猪肉罐头和香肠夹面包——这同样是一种非常火车的吃法。

  不论怎样,在深秋时节,有一碗热腾腾的炖菜,已经足够让大多数人感到慰藉,尤其是经历过地狱景象的突击兵们。

  “说到前线的吃……够吃的东西只有咸肉罐头、饼干和果酱这三样,要是炊事连能穿过炮火,我们就能喝上热汤,”亚措用勺子轻轻敲击装着炖菜的碗沿,眼里带着珍惜:“要是过不来,我们就得接着吃能齁死人的肉罐头。”

  另一个突击兵接口道:“有时运输队也会送来用咸肉罐头做的烩菜、奶酪和生肉,可这些东西全都混在同一个袋子里!”

  似乎是勾起了不好的回忆,突击兵们纷纷吐槽:“我在堑壕里从没见过鸡蛋和新鲜水果。”

  “有一次我们破天荒的领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