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达利小饼干(2/4)
李铁注意到,孩子们的衣服,都有些加纳利水兵制服的影子,或者说是用水兵服重新剪裁而成。
“维克托叔叔!”xN,七嘴八舌的问候声在孩子群里响起来。
维克托酷酷的刀疤脸上依旧没有笑容,线条却柔和了很多,一手一个兜着两个小脑袋往里走。
“维克托叔叔今天可没带糖果,不要让客人看笑话,晚饭以后我继续给你们讲故事。”
“现在谁去告诉巴斯特,有从外地来的朋友来找他。”
在孩子们的簇拥下,两人朝着院落中最大的建筑走去,有腿快的孩子已经跑去房间报讯。
此时正是晚饭时间,院落中飘荡着烹煮食物的香气,透过亮灯开敞的厨房,可以看见懂事的大孩子正在里面帮忙。
一个酷似克拉克·盖博,英气勃勃的帅老头,穿着马裤和山袖束臂衬衣,从院落正中的建筑里走出来,隔着老远就伸出双臂热情招呼。
“你好朋友,海鸥之家欢迎你!”
老头的双臂雄壮有力,目光热忱直率——不论天性如此,还是天赋使然,都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。
“日安,恩佐先生,我是来自巴耶赫利的斯塔林·卡塞·李,马克西米连让我转达对您的问候。”李铁按照这个世界的礼节自报家门,向这个传闻中交游广阔的巴斯特问好。
“你叫斯塔林?我听曼弗里德说过,巴耶赫利有一个叫斯塔林的卡塞小朋友。斯塔林,吉尔玛拉的‘达利’特别多,今天你就是这个院子里的‘达利’之王。”
周围响起一阵哄笑,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带着欢快的笑容,举手表示自己也是“达利”。
“达利”是加纳利语中对“斯塔林”的儿童化昵称,就像Kitty之于Cat,Puppy之于Dog,大差不差。
“达利”沿用到正式男名是“达利诺”,用于正式女名则是“达利妮”,在中文语境中对应的词汇,分别是“铁蛋”和“铁妞”——实在没什么特别,更谈不上意境。
很多时候都是这样,隔膜产生美。罗马人杜撰的“达芙妮”,本来意思还是“桂芬儿”呢。
在吉尔玛拉这样一个以钢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,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叫“达利”的小名是一件非常非常普遍的事情,以至于你如果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喊一声“达利”,有茫茫多的人都会回头。
而巴斯特之所以称李铁为“卡塞小朋友”,是出于文化尊重。因为李铁的中间名既不是教名也不是父名,而是加纳利国内一部分黄种人,对于族裔和祖地的传承标记。斯塔林·卡塞·李,按照中文语序重新组织就是“来自卡塞的李铁”。
在满院子快活的空气里,李铁掏出远路而来的小饼干,当做糖果的代替品捧在手心,向周围的孩子们展示:“你们要来一些吗?”
根据笑容守恒定律,笑容从来不会消失,只会转移。
一片面容扭曲的努力啃食中,一个豁了牙的小姑娘疑惑地举起沾满口水的小饼干问道:“这个‘切涅’为什么咬不动?”
“切涅”,就是这种塔尔萨特产小饼干的名字,也是塔尔萨原住民族中一个部落名,据说他们在祭神的食物中习惯加入当时还很贵重的茴香和盐。部落虽然被古代纳利人驱逐出塔尔萨,但部落之名却以饼干的形式意外保留下来。
李铁满面笑容地纠正道:“这当然不是切涅。”
“这是达利。“
-----------------
小小插曲过后,三人也没急着谈正事儿,到饭点了吃饭最大,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走进仓库改成的食堂,长桌上已经点起了油灯,可能是出于节省的原因,油灯只有寥寥几盏。
长桌两旁按不同年龄段已经坐满了三十几个孩子,大孩子的椅子是正常的成人高度,小孩的椅子要高一些,并且中间有放脚的踏板。
油灯晃动的光亮里,可以看出这些孩子被照顾的很好,干净,健康,眼睛发亮,也都很有教养。
尽管厨娘和帮工的大孩子已经把热腾腾的食物分餐摆好,孩子们却没有急于开动,而是在一位修女的带领下,与身边的人手拉手做餐前祈祷。
当然,偷偷挤眉弄眼的小捣蛋也不是没有。
吃饭的时候听不到吵闹,只有小声询问和餐具碰撞的声音。
晚餐很简单,微微辣的肉椒番茄包菜炖鱼肉,用几滴酸奶油佐味;主食是粗面包,配一点腌渍的甜菜——鱼肉没有细刺,主刺完全剔除,小孩子能安全食用,不需要大人分心照顾。
吃完饭,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