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神秘学使用指南

第二十四章 基金会的面试(上)(2/3)

不是没有第一题就过的人。

  这种情况很正常,他们侥幸猜对,或恰巧知道答案,一旦换了题库,他们便抓耳挠腮,直到非常后面才勉强通过。

  然而,林安戴着的设备又亮起绿灯,这意味着他又答对了一道题。

  完全不用思考时间!

  监控人员有些手忙脚乱,他们不停让林安回答每个题库最难的题目,却总在一分钟后得到绿灯的反馈。

  圣安尼洛夫基金会题库的所有题目,没一道难得倒林安,甚至撑不到本该为期十五分钟的测试环节结束。

  最终,别无他法的后台人员临时加长了最后一道题,播放了足足八分钟的“怪物影像”,强制拖延林安的回答时间。

  好容易等到其他测试者完成第一大题,全员进入下一阶段。

 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,相顾无言,从彼此的眼底看出了震惊和不解。

  这个答题的人是谁?

  竟然直接击穿了他们的题库!

  好在下一阶段不用比谁的知识更渊博……

  饶是如此,后台的监控人员紧紧盯着林安的那盏灯,心脏扑通直跳,生怕这位神人又一次打破圣安尼洛夫的记录。

  “欢迎回来,第二道题已加载。”

  林安的VR视野中,人工智能的上半身被放大,双掌向上,一张3D成像的全身人像从有到无浮现,酷似建模。

  “请问你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人吗?如果不是的话,请指出他的异样之处。你有两分钟的思考和组织语言时间。”

  搁这玩曼德拉记录呢。

  基金会当然没这么无聊,林安仔细查看X托起的“人类”。

  他一头短发,留着髭须,模样英俊。

  奇怪的是,这明明是一张完全陌生的面孔,林安却总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。

  思考良久,他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
  “我没有发现异常。”

  “答案已记录。请不要气馁,先生,这些测试只是用来评估你的能力,将伱分配到最适合的部门,并不是计分制,无需在意对错。”

  X胸口的时间按钮闪了闪,手掌托起的模型迈开双腿,原地踏步。

  “滋滋滋……”

  忽然,林安发现男人的耳侧闪动着黑色的细碎物质,就像碎渣一样,随着行走不断往下掉,很快消散于空气中,整个人显得虚幻又飘忽不定。

  如同雾气。

  一道灵光闪过,林安认出了男人是谁。

  这不队长吗?

  原来你的实体长这样。

  所以,这道题是在考验测试者什么时候发现队长觉醒了神秘?

  难道已有辐射值的人能够提前察觉异样,而尚未觉醒的普通人看不见?

  林安挑起眉毛,这倒是个新奇的发现。

  他通过见证【侏儒恶魔】觉醒,那个神秘的污染程度高达63.2%,只要不瞎,都看得出它不是个正常人。

  不对!

  林安的瞳孔缩小。

  当时我根本没想到“神秘”这回事,我以为他只是全身涂满油彩,特立独行的“街头艺术家”!

  当侏儒恶魔扑倒林安,近距离接触,他才认出对方的原型,激活了系统!

  被辐射以后,他渐渐探索了更多迪特里市隐藏的神秘……

  林安心神巨震。

  所以普通人也能看见神秘,但他们经常下意识忽略异常之处,转而用符合逻辑的解释自圆其说?

  这令林安想到了古代的视觉模型。

  该模型叫做“圆锥论”,认为外部光线与物体进行接触,再反射回来,给眼睛提供了视觉信息。

  但为了判断物体是什么,眼睛将所见事物的外观反馈给大脑,记忆被召唤向上,理性执行识别。

  大脑把事物转为可感的对象,在感官本身中以图像的形式出现,再转化为思想,又被储存为“记忆”,方便下次使用。

  于是自然哲学家提出视力的诞生涉及三种能力:感知、推理和记忆。

  从顶部的智力,通过记忆和推理,到底部的五感。

  这就是“视觉认知”。

  哲学家认为眼球仅能看见颜色,而人类所有看见的图像是大脑处理过后转化的思想结论。

  当我们知道“椅子”的概念后,再看到类似椅子的物体时,就知道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,这种结论是因为认知提前有了直观的理解。

  简单地说,早在看到椅子前,人类就知道椅子的样子。

  当他们终于看见形象代表的物质图像时,将感知与其匹配,下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