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无战事

第065章 下马威(1/2)

  按照蔡襄的新官上任手册中的教导,新官到任最重要的就是拜见上官。

  店宅务归属于太府寺下,所以张方平这个判太府寺,就是苏泽顶头上司,是必须要先拜见的。

  不过苏泽已经从张尧佐那边得知,自己这位顶头上司,似乎对自己并不满意。

  张方平出身贫寒,虽然为官清廉,但是他素来对范仲淹等庆历君子们敬而远之。

  张方平看来,除了范仲淹韩琦之外,其余的人都喜欢结党营私,都是夸夸其谈却不能脚踏实地的空谈家,还经常用名士风流为借口放荡形骸,根本就不是好好做事的人。

  而范仲淹虽然有能力,但是他的主张过于激进,也是很难成事。

  最后这帮人折腾下来,反而会让朝堂元气大伤。

  张方平厌恶改革派,自然对于上陈《店宅市易法》的苏泽没有好脸色。

  张方平当然知道,如此详实可靠的新法,绝对不是张尧佐这个外戚关系户能弄出来的,必然是苏泽的手笔。

  所以在听说今日苏泽要来上任之后,张方平罕见的升起了太府寺明堂,命令寺内官吏衙役分列两旁,这是要给苏泽一个下马威。

  苏泽走进太府寺的官署,就觉得气氛有些紧张。

  等见到了明堂前的架势后,苏泽明白了自己这位上司的心思。

  不过苏泽倒是没有什么惧色,从史书的记录上看,张方平是个典型的北宋守旧士大夫。

  这种人都有一个共性,就是个人私德极好,但是在政治上保守。

  他们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,并不是觉得新法不够好,而是觉得新法实施过程中会变成害民之法,所以认为不变法要比变法好。

  从结果上来说,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对的,北宋很多变法最后都良法变成了害民之法。

  个人私德很好,说明他是都是真君子。

  既然是君子,就不会和吕夷简这样的权臣使用阴谋手段。

 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,张方平就曾经因为王安石的才学而举荐过他,他同样也举荐过三苏。

  王安石推行新法后,张方平也只是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,皇帝不听他就辞职离京,也没有搞什么小动作。

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一个真君子的反对者,甚至要比一个伪君子的合作者更无害。

  苏泽走进明堂,只见到张方平身穿紫色官袍,这说明他三品以上大员的身份。

  头顶上是进贤三梁冠,这是南衙诸司主官才能佩戴的头冠。

  除此之外,玉带属于革授,也是三品及以上的高官才会赐予,而金鱼袋则是有馆职,也就是馆阁学士才能有的殊荣。

  苏泽作为一个最低等级的选人,还是恩荫官,这些自然是都没有。

  不仅仅是张方平,在明堂中的其他官员,也都是衣着绯紫,青绿官袍的小官此刻只能在明堂外站着。

  果然是下马威啊。

  苏泽倒是不介意,他按照流程上缴了自己的“告身”,也就是审官院签发的委任状,张方平身边的从吏接过告身,勘验无误之后呈送给张方平。

  张方平接着赐印。

  因为店宅务如今没有提举,所以苏泽拿到了两方印。

  一方是他这个左右厢店宅专务的官印,这方印上除了官职差遣之外,还刻着苏泽的名字,这算是代表他个人的印章。

  另外一方则是店宅务的公印,凡是店宅务来往公文和发布的告示文书,要生效应必须要有两印。

  正常情况下,部门公印都是由主官,也就是提举店宅务公事来掌握,这也就是所谓的正印官,所以正印官在自己的衙门内拥有一言堂的权力,没有官署公印那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。

  但是现在店宅务没有主官,所以苏泽理所当然的成为店宅务的正印官。

  苏泽按照蔡襄的教导,接过印章后也检查了印章是否完好,刻着自己的名字的官印是否有错字,确认无误后,他再次向张方平行礼。

  张方平清了清嗓子,苏泽知道接下来就是“戒训”了。

  戒训,就是下级官员履新之前,上级主官的教导和告诫。

  正常来说,就是一些劝说下属勤政爱民,不要贪污腐败,这么一些场面上的话。

  不过显然张方平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,他张口说了几句场面话,接着开始说起了苏泽的《店宅市易法》。

  张方平说道:

  “民犹水也,可以载舟,亦可以覆舟,店宅市易法若行,则店宅务与民争利。”

  “官吏为了个人前途又会将‘得利’作为施政的目标,以抽取百姓财富多寡作为考核政绩的手段。”

  张方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