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无战事

第015章 简在帝心(1/2)

  赘婿?

  张楚兰想到苏泽的性格,怕是宁死也不肯做这个赘婿了。

  宋代的赘婿地位极低,前些日子西北战事紧张,朝廷成立贼配军,官府就从城内抓捕赘婿送去西北从军。

  除了赘婿之外,城内的地痞流氓、监狱中的犯人,也都在贼配军之列。

  由此可见,赘婿的地位和流氓囚犯的地位是一样的。

  张楚兰心中焦急,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好随着父亲返回家中。

  张道成不愿意女儿继续卷入这件事,顶着张楚兰的哭闹将她圈禁在家中,但是也放心不下苏泽这故人之子,又派遣家丁前往王安石家中查探情况。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皇宫垂拱殿。

  垂拱殿是北宋皇帝处理政务,接见大臣的地方。

  宋真宗宋仁宗这对父子,无论治国能力怎么样,在勤勉这件事上,都是能排在皇帝这个职业的前列的。

  赵祯坐在御座上,正在阅读御案上的奏章,听到殿前节度使李用和求见,立刻让自己这位亲舅舅进了殿。

  对于生母娘家人,赵祯自觉亏欠良多,在发现了李用和的能力后,赵祯委以重任。

  殿前司节度使,负责统领殿前禁军,是皇宫安保的最后武装力量,只有交给自己的亲舅舅,皇帝夜里才能睡的安心。

  提点皇城司,是负责监视百官的特务机构,自然也只能交给皇帝最信任的人。

  身负如此两个重要的职位,足可见李用和在赵祯这位官家心中的信任。

  “外舅,何事匆忙求见?”

  外舅,是宋代对舅舅的称呼。

  赵祯也是渴望骨血亲情的,作为仅存不多的骨血亲人,在私下里都是这么称呼李用和的。

  李用和却不敢将官家当做普通外甥,而是恭敬的称呼官家,然后将苏泽的陈情书递上,对着赵祯说道:

  “官家,臣奉旨追捕妖书元凶,诸多线索指向汴京解生苏泽,臣抓捕苏泽时,被解生临川王安石所阻,嫌犯苏泽手书陈情书,请求臣转交陛下。”

  赵祯继位至今,已经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了。

  刨除刘太后听政的十二年,他亲政也已经八年了。

  所以虽然执政以“仁”,但是并不代表这位官家不懂权术。

  他放下手里的奏章,接过内侍送上来的陈情书,回忆说道:

  “临川王安石,可是故江陵府通判王益之子?欧阳学士曾经向朕推荐过他的文章。”

  李用和连忙应道:

  “正是此人,汴京读书人都说王安石为人迂阔,却嫉恶如仇,他能引之为友的,不应该做出私著妖书的事情来,而且此案疑点重重,臣不敢自专,所以将陈情书交给官家定夺。”

  赵祯也觉得妖书案疑点重重,几十年的皇室旧闻,突然又被翻出来,这明显是一场政治阴谋,这绝不是一个区区解生能搅动的。

  就算是苏泽所为,身后必然还有黑手。

  展开陈情书,看到曾巩的字之后,赵祯就眼睛一亮。

  得益于文治昌盛,宋代皇帝的教养很好,很多皇帝本人都是书法大家。

  赵祯的字也不错,他赞道:

  “好字!”

  当读到智叟愚叟的对答后,赵祯更是眼前一亮。

  陈情书还可以这么写?

  几句话看下去,赵祯的就看入迷了。

  果然,自己这位官家外甥素来爱才,苏泽的文才如此出众,这条命是保住了。

  赵祯读的认真,苏泽在文章中的那些含义,他也都读了进去,一边读一边点头。

  等读到“位卑不敢忘国忧”的时候,赵祯拍案而起道:

  “好!好一句‘位卑不敢忘国忧’!”

  接着赵祯走下御阶,来回踱步道:

 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,没想到汴京一解生,也能有如此情怀!”

  “取御笔来!研墨!”

  内侍慌张取来御笔,李用和已经先一步走到御案边上研墨了。

  赵祯接过御笔,蘸上了墨汁后,走到御座后的屏风前。

  李用和以及周围的御侍都一惊。

  御座后有一面屏风,赵祯遇到自己满意的词句,或者中意的大臣,都将之记在屏风之上。

  能够名列屏风上,那就是“简在帝心”了!

  李用和毕竟文化水平有限,只是觉得苏泽的文章好,却不知道好到什么地步。

  那可不是吗,因为范仲淹这两句话,可是语文课本上全文背诵的文章。

 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