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第466章 族诛(5/7)

思……”

  “陛下万万不可……”

  “陛下,请看在孔圣的份上……”

  “陛下,苍天有好生之德……”

  “陛下,诛杀孔圣之后,恐天下大乱,危及社稷啊。”

  不只是文臣,很多武将都忍不住站出来劝谏。

  朱元璋讥笑道:“难道孔家所犯之罪,当不得族诛之刑?”

  “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,非一人之天下。”

  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。”

  “言犹在耳啊,怎么诸卿要食言而肥吗?”

  然而,群臣却根本就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,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话。

  “孔圣后裔,杀不得。”

  “杀圣人之后,恐天下大乱。”

  老朱似乎在发泄心中积累的不快,继续说道:

  “代王犯法可以处置,驸马犯罪可以处死,他孔家犯罪就杀不得?”

  “怎么,他孔家比我皇家高贵吗?”

  群臣:“……”

  如果世界上有卖后悔药的,他们恨不得吃饱吃撑。

  “陛下,臣等知错,请陛下收回成命。”

  “陛下,那都是理学之错,当严惩理学……请放孔家一条生路。”

  朱元璋冷喝道:“真是官字两张口,怎么说都是你们有理啊。”

  “但可惜,今日咱比你们大,说话比你们管用。”

  “你们那一套,对咱没有用。”

  “咱意已决,孔家,族诛。”

  “谁若是觉得愧对孔家,可以陪着一起去死,咱绝不阻拦。”

  “退朝。”

  说完,起身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,只留下苦苦哀求的群臣。

  ――

  当这个处置结果被公布,天下震惊。

  即便是原本义愤填膺,要孔家血债血偿的百姓,一时间也不敢说话了。

  那可是孔家啊,圣人之家。

  都说中国人信神的功利心很重,且逢神便拜。

  这当然也是事实,龙王不下雨要你何用?

  但反过来也说明了另一件事情,中国人对怪力乱神之事,基本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。

  万一是真的呢,拜一拜求个心安。

  孔子当了那么多年圣人,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奇奇怪怪的能力。

  所以,别看大家对孔家的恶行非常痛恨。

  真要对孔家下手,依然心存顾虑。

  当然,也有很多人并不在乎这个,对这个结果拍手叫好。

  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观望。

  读书人就不一样了,他们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的,纷纷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反对。

  不过大多数人能用的办法,就是上联名血书了。

  请求皇帝网开一面,为孔家留一条血脉。

  也有一部分选择前往孔家,誓与孔家共存亡。

  也有很多人选择前往洛阳,去皇城请愿。

  在朱元璋公布处置结果的当天,承天门外的广场上,就跪了上百人。

  其中一大半都是朝中高官,剩下的也几乎都是社会名流。

  第二天,来这里下跪请愿的人超过了千人。

  朱元璋只是冷笑一声,道:“去告诉那些人,想跪可以,有官身的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了再跪。”

  “如果谁因为此事误了工作,罢官论罪。”

  听到这个命令,跪地请愿的人骚动了片刻,很快又平静下来。

  没有人离开。

  第三天,来这里下跪请愿的人更多了,达到了一千五六百人。

  但细心的人却能发现,很多第一天来下跪的官吏,并没有出现。

  接着,针对此事大明周报出了特刊。

  直接亮明观点站在朝廷一边。

  先将大明律搬出来,然后计算孔家的恶行,最后得出一个结论,有五十多条族诛的大罪。

  太上皇的判决,是公平合理是符合大明律的。

  然后又重点写了,群臣是如何反对此事的。

  要求赦免孔家。

  这里方孝孺也非常狡猾,没有说群臣希望给孔家留一条血脉,而是说要求赦免孔家。

  这其中的差别就很大了。

  并且他将之前的旧账全部翻了出来。

  当初处罚代王、处死驸马欧阳伦的时候,你们是怎么说的?

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是谁说的?

  民贵君轻,社稷次之,是谁说的?

  怎么轮到孔家,这些道理就行不通了?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