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第466章 族诛(3/7)

,被写进三字经?

  你们儒家还要不要脸了?

  不只是孔融,还有很多孔家所谓贤人干过的见不得人勾当。

  这一篇弹劾的奏疏,打了文臣一个措手不及。

  有一说一,别看大家都饱读诗书,但大多数人确实不知道孔融干过这事儿。

  毕竟,并不是所有人都通读过史书。

  且古人讲究为逝者讳,很多史书都刻意隐去了这一点。

  他们只知道孔融让梨,却不知道他还为吃人做过辩护。

  不知道真假还怎么反驳?

  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说:这都是个人行为,请勿上升到整个孔家。

  然后,他们又被重拳出击了。

  另一位御史站出来弹劾孔家无道。

  儒家最讲究忠孝仁义,可孔家连最基本的忠都做不到。

  君不见,但凡改朝换代,孔家都第一个上降表。

 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提过。

  儒家的辩护是,天道轮转,气运转移,孔家不过是顺应天命。

  但这一次,弹劾的御史显然早有准备:

  “两宋之际,孔家先向辽国称臣,又向金国、蒙古上降表,同时还尊宋室为天命之主。”

  “那么请问又要作何解释?”

  这确实是无解的难题。

  你可以说,孔家向元朝上降表,是顺应天命。

  毕竟大明是承认元朝的法统的,给出的论断是:以小宗而主天下。

  大明取代元朝,就是大宗重主天下。

  可是,宋朝和辽金蒙古对峙,你孔家的行为就没法解释了吧?

  如果你说,辽金蒙古那边的孔家是叛徒……

  可是,元朝一统之后,为何南北两孔又合二为一了?

  你们什么意思?

  怎么看都像是两头下注啊。

  儒家被怼的哑口无言。

  孔家在德行上确实有亏,而且还是大亏。

  这是事实,你可以用诡辩来解释,然而诡辩改变不了事实。

  当年白马非马公孙龙,在口才上将孔穿说的哑口无言。

  可是孔穿几句话,就将公孙龙摁死了。

  孔穿的意思很简单:口才再好,也无法将假的变成真的。

  雄辩也不是为了争一时风头,是为了解释事实,为了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而恰恰,公孙龙的辩属于诡辩。

  当这一点被人戳穿,公孙龙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。

  这里说一句,孔穿就是孔子的后裔。

  现在的情况,和当初孔穿评价公孙龙是一样的。

  你们儒家再怎么能解释,都无法改变孔家不忠的事实。

  这还不算完,新一期的报纸,头版头条的标题就是:

  世修降表衍圣公。

  其内容无需多说,就是孔家不忠,给各个政权上降表的事情。

  民间对于孔家的最后一点敬畏,也彻底消除。

  剩下的只有谩骂声。

  读书人则愁的头发都快白了,猜测终于成真了。

  太上皇这是真的要废了孔家啊。

  先是用孔家现在的恶,激起百姓的怒火。

  又用‘世修降表’,来破除孔家的神圣外衣。

  现在朝廷要废除孔家,民间只会拍手叫好。

  关键是,世修降表衍圣公,实在太顺口了。

  就像是有魔性一样,念了一遍还想忍不住念第二遍。

  以后提起孔家,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印象,不再是什么圣人之后,而是世修降表。

  想翻身,比登天都难。

  所以……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想过,朱元璋会灭了孔家。

  然而,事实上朱元璋也在头疼,到底让谁去执行灭孔的任务。

  “别看那些人嘴上喊着严惩孔家,真让他们动手,没有一个敢去的。”

  陈景恪默然。

  不管你怎么扒孔家的神圣外衣,圣裔就是圣裔。

  在这个相信鬼神的年代,对圣人之后下死手,是要承担很大心理压力的。

  更何况,动手的那个人,必然会成为儒家的眼中钉肉中刺。

  他们或许无法对抗皇权,也无法保住孔家,却有能力让动手的那个人死无葬身之地。

  朱雄英摸着下巴上刚刚蓄起来的短须,若有所思的道:

  “不一定非要让外臣动手啊。”

  老朱问道:“哦,你觉得谁去合适?”

  朱雄英说道:“十三叔,您觉得如何?”
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