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第383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(3/3)

,帮朝廷摆平百官。

  如果他拎不清这一点,真把自己当首辅,恐怕就把自己弄成笑话了。

  之前已经被敲打过一次,好不容易恢复了和老朱的关系,他可不想再作死。

  而且现在当务之急是为李家谋求一个封国。

  什么首辅、什么争权夺利,和封国比起来一文不值。

  万一把封国折腾没了,那就真的没地儿哭了。

  所以,老老实实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是最好的办法。

  把头把交椅让出来,就是向朱元璋和朱标表态,以换取他们的信任。

  但换别人坐头把交椅,他是定然不服气,也是不愿意见到的。

  即便是徐达坐,他也会有怨言。

  我李善长才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,你徐达只能排第二。

  咱俩同时出现的时候,你想坐头把交椅?

  想多了。

  但这个位置又必须有人坐,那他宁愿是陈景恪。

  首先陈景恪的能力他确实很佩服。

  其次陈景恪数次帮过他。

  他和胡惟庸的事发的时候,陈景恪帮他求情,之后又和马娘娘一起做局让老朱原谅他。

  这次复出,也是借着陈景恪的改革为契机。

  关键是,陈景恪把‘法治’概念毫不保留的传给他。

  从这一点来看,陈景恪算是他的老师。

  李善长虽然善妒,但作为一名文人,最基本的尊师重道还是懂的。

  于公于私,于情于理,他对陈景恪都非常的佩服。

  所以,李善长才会主动把这把椅子让给陈景恪。

  至于徐达,他现在是真佛系。

  长女徐妙云是燕王妃,未来的燕国王后。

  小女儿徐妙锦是钦定的太子妃,未来的大明皇后。

  长子徐允恭和朱雄英、陈景恪关系莫逆。

  他什么都不需要做,帮皇帝看好军队就足够了。

  未来徐家就是大明第三望族。

  至于为啥是第三,第一肯定是朱家。

  如果让皇家在陈、徐之间二选一,根本就没有任何悬念,定然是徐家消失。

  所以第二只能是陈家。

  不过徐达也很满足,前三甲啊,这要是在不满足就要天打雷劈了。

  所以他心态很平和,什么都不需要争。

  当然他也不能争。

  有时候争的太多,就是自取灭亡。

  你一个外戚要掌握军政大权,你想干什么?

  陈景恪都懂的道理,他不可能不懂。

  但他和李善长也有差不多的想法,这个位置我不坐,其他人想坐也要先问问我的意见。

  陈景恪坐,他自然是支持的。

  两家的关系实在没的说,不只是现在要好,未来也基本是绑定在一起的。

  陈景恪的儿子,就是自己未来的外孙女婿。

  他的女儿,就是自己未来的外孙媳妇。

  如果有多余的孩子,那肯定是和徐允恭的子女结亲。

  可以说,几十年后的事情,今天就已经确定了。

  在自己没有办法争的情况下,他自然要抬陈景恪一手。

  啥,你说陈景恪也需要低调?

  那是以前,现在他也渐渐羽翼丰满,不怕别人的攻击了。

  况且现在大明朝野,谁不知道他才是无名宰相。

  以前你问阁老们头上的人是谁?

  大家都会说是太子、皇上、太上皇。

  现在大家会说,阁老们头上是陈伴读,陈伴读上面才是皇家三人组。

  所以,他再低调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
  邱广安支持陈景恪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。

  他要是敢不支持,下一刻就会因为走路先迈左脚被罢官。

  接着就会因为走路没有先迈左脚,被驱逐出算学圈子。

  还剩下四位内阁学士,则选择了随大流。

  因为不管怎么轮,这第一把交椅都轮不到他们。

  何必为了这事儿得罪陈景恪呢。

  于是,陈景恪就这样,坐上了代表人臣极限的头把交椅。

  ——

  大家都坐好之后,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陈景恪,包括朱元璋、朱标和朱雄英三人。

  老朱开口说道:“景恪,你把大家都叫来,有什么大事吗?”

  陈景恪干咳一声,说道:“有几件大事,需要尽快拿出主意。”

  “先说第一件,去探索炎洲的人回来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