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第346章 屠杀继续(3/3)

都认为是谣言。

  朱樉就算再残暴,也不敢在南洋行凶吧,而且还一次杀那么多人。

 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返回,更准确的情报也传入回来。

  事情都是真的。

  秦王将淡马锡岛屠的只剩下一万人,还在码头一侧堆了一座京观。

  至于原因,淡马锡岛已经成为藏污纳垢之地,朝廷决心推倒重来。

  而且朱樉还没有收手,正在对南洋大族下手,估计又要死好几万人。

  这一下几大港口城市沸腾了。

  大多都是骂朱樉残暴的,那可是十好几万人啊。

  倒是没有多少人骂朝廷,一来是不敢,二来是朱元璋和朱标在民间的风评很好。

  百姓下意识的认为,是朱樉自己搞了扩大化。

  但也有人认为干的好。

  并将淡马锡岛上的罪恶详细讲了一遍。

  这些人主要以商海、船员为主,毕竟他们都是受害者,感触更深。

  以至于民间形成了两种声音。

  一种是经常出海的人,对秦王的举动相当支持。

  对于他们来说,秩序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混乱不只是影响他们赚钱,更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。

  秦王用杀戮建立新秩序,那是在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,自然要支持。

  一种是很少出海的人,他们缺少切身感触,更看重那些生命。

  那可是几万人啊,说杀就杀了。

  太残暴了。

  双方因此产生了不少的争执。

  然而在这种争执中,朝廷重整淡马锡秩序之事,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。

  尤其是海商群体,对重建后的淡马锡充满了期待。

  毕竟那里确实很方便,也充满了商机。

  而这场杀戮,也着实震慑住了很多不法海商。

  这次运气好没有清算到自己头上,可下一次呢?

  以后要小心,尽量不要触犯律法。

  尤其是在淡马锡岛上,必须严格遵守新法。

  朱樉的作为,自然也很快就传到了洛阳。

  不出意外,满朝哗然。

  一来是杀的人实在太多了,朝廷往南洋弄点人容易吗,说杀就杀了。

  二来很多权贵都在淡马锡岛上有生意,自家的生意也没了啊,损失太大了。

  于是,不论是清流,还是利益相关方,纷纷上书弹劾。

  一开始弹劾他越权,你一个藩王竟然屠杀大明子民,这是要造反啊。

  然而朱标却表示,淡马锡秩序混乱,是我让他去处置的。

  群臣被噎了一下,立即换了个方向。

  为什么杀那么多人?

  就算有一二不法商贩,处置了就行了,为何要大开杀戒?

  难道整座岛上的人心都坏了不成?

  朱标保持了沉默,没反驳也没解释。

  但在群臣看来,那就是他被问住了。

  于是,那些人就开始集中这一点进行弹劾。

  如此四五天时间过去,这天早朝群臣刚进入大殿,就看到大殿中央摆放着一排箱子。

  众人还很奇怪,这是什么玩意儿?怎么摆放在这里?

  怀着这样的疑惑,早朝正式开始。

  群臣照例弹劾朱樉残暴屠杀百姓之事,让朱标一定要重重处罚。

  一直保持沉默的朱标终于开口:

  “诸卿家看到那些箱子了吗?里面装的是淡马锡岛,这些年发生的不法之事的资料档案。”

  “还有那些非法商贩幕后之人的信息……”

  闻言,很多原本弹劾朱樉的人,神色开始惶恐起来。

  但很多心中无愧的清流,却毫无顾虑。

  有证据好啊,正好将那些人一起打掉。

  但一码事归一码事,纵使有不法商贩,也不能将所有人都杀了吧?

  所以,秦王依然要惩处。

  不等他们继续弹劾,朱标眼神变得冷峻无比:

  “为了毁灭这些证据,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,大白天纵火烧毁了淡马锡锦衣卫衙门。”

  “多亏了许柴佬和岑信通二人机警,准备了两份证据,这一份存放在别处才得以保存下来。”

  此言一出,朝堂瞬间寂静无声。

  啥?纵火烧毁锦衣卫衙门?

  所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之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