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第298章 闪电战(3/4)

小心思。

  直到这时,五卫蒙古王公才懊悔,为何不一开始就反叛截杀朱。

  可惜,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。

  宴席当日,朱就宣布了朝廷的命令。

  由他担任河西总督,全权管理河西事务。

  同时鉴于大明已经废除卫所制,河西五卫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
 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,听到这个命令,五个蒙古王公也面色大变。

  朱没有理会他们的想法,继续说出了对他们的安置方法。

  两个留在河西,三个迁徙到山西定居。

  之所以留下两个在河西,是为了让他们在删丹山军马场养马。

  还有比他们,更适合干这个活儿的吗。

  五个蒙古王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,至少没有直接打散他们的部落,比想象中的情况要好了许多。

  宴席结束,朱就将他们给放走了。

  五个蒙古王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竟然没有将他们扣留?

  劫后余生的五个人也没敢多磨蹭,赶紧逃回家中,按照朱给出的命令对部落进行迁徙。

  反抗?

  从洪武二年,他们接受大明的册封那一天开始,就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勇气。

  而且实力也不允许。

  说起来是五个王公,实际上每家也就两三万人,能战之兵不过五千。

  靠这点力量,面对现在的大明,实在生不出反抗的想法。

  ――

  河西的六个蒙古王公,豳王部被屠,其余五个也被解决。

  剩下的就是如何迁徙汉人百姓,进行实际统治了。

  朱自己的预期,是用两年迁徙百姓恢复生产,第三年河西恢复大治。

  至于中间会不会出现意外,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。

  不过河西的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。

  大明灭了哈密王和豳王,废除河西五卫,着实吓坏了生活在这里的部族。

  大部分都选择了逃走,没逃走的也战战兢兢了,生怕轮到自己。

  真正让朱担心的是康藏三卫,万一他们受到惊吓反叛就麻烦了。

  不过还好,早有准备的朱元璋,提前派出了使节。

  在朱废除河西五卫的时候,使节进入康藏见到了康藏三卫的首领。

  改封三卫为土司,其它不变。

  册封结束后,使节才告诉三个土司,你们和他们不一样,朝廷需要你们世代镇守康藏。

 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,至少朝廷表明了态度,让三家的首领都放下心来。

  没多久,邱广安也如计划的那般,送来了第一批三千户移民。

  朱将一千户安置在酒泉,两千户安置在敦煌。

  并命令部分将士参与屯田,帮助百姓恢复生产。

  一直忙碌到六月份,才总算是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。

  然后,他留下张温镇守河西,自己押送哈密王和豳王凯旋回师。

  另一边,朱棣也是战果丰硕。

  他先是根据情报,攻破了乃儿不花。

  在招降乃儿不花后,获得了咬住的过冬地点。

  之后他故技重施,逼降了咬住。

  至此,洪武二十二年率先南下劫掠的两个蒙古部落,全部被攻破。

  北元势力再遭重创。

  漠南已经几乎看不到大型游牧部落了。

  朱棣也没有恋战,拿下咬住之后就班师回朝。

  ――

  在两位亲王大杀四方的时候,大明内部也没有闲着。

  今年上半年,朝廷没有进行什么大的变革,主要以深化改革为主。

  唯一值得说道的事情,就是朱标拿出了一本独特的史书。

  要求将此书列入学子必读科目。

  此举果然遭到了文官系统的反对,如何培养学生早就有规矩的,岂能随意改动。

  更何况还是未经他们允许增加的。

  但朱标可不是任人拿捏的性子。

  他没有和这些人争辩,而是透漏风声出去,下一届科举策论篇会增加相应的题目。

  科举的策论题目本就是君主所出,这是合理合法的,谁都没办法置喙。

  文官系统直接哑火,不得不接受了这门课。

  要说这本史书独特,是因为它不光是介绍华夏历史,还顺便介绍了一下外面的世界。

  包括天竺、帖木儿汗国、奥斯曼、罗马等,大致介绍了这些国家的情况。

  重点自然是这些国家被宗教统治,不允许祭祀祖先。

  正如陈景恪所料,仅此一点就让大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