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代,从陕北知青开始

第14章 小说梗概(1/2)

  村支书先是愣在那里,才问道:“你要这么多干吗?”

  二十张的书信?

  信封也装不下,写这么长的信,这小子是要干吗?

  “村支书,我是打算写点东西给报刊投稿,看看能否选上。”代志平也不藏着,说了出来。

  不说不行呀,不说人家不给信纸,说不定以为是破坏分子子呢。

  再说这事尽早会知道。

  “写文章?”村支书一听正色地看着代志平。

  “对,就是文章,我想把我们的一些经历写成小说,给报社投稿。”代志平说道。

  “好吧,写文章是好事,二十张够不够?”

  村支书是老革命,在他看来,他这辈子就是吃不读书的亏,所以对读书人向来是非常尊重。

  一听代志平要写小说,那是重要的事,于是给了代志平三十张纸。

  村支书还把自己一瓶墨水让代志平拿走。

  他平时都是用铅笔记工分写东西。

  墨水用的时间不多。

  “谢谢支书。”代志平感激地提着红薯离开。

  回到知青点,把红薯交给秦芳,他是知青点的出纳仓管员,管理粮食。

  现在的每一粒粮食都要计划来。

  每餐吃多少,都用称称。

  回到知青点,代志平拿出自己钢笔出来开始清洗。

  黑白钢笔。

  笔帽是银白色的钢帽,笔身是黑色的塑料。

  钢笔长时间不使用,墨水会凝固,出水不通畅,所以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,在使用之前要彻底清洗干净,让钢笔书写起来顺畅。

  此时大概是晚上九点左右。

  大家睡在炕上,已经睡着。

  代志平用碗装了碗水,把钢笔拆卸成零件浸泡在碗里。

  顿时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浑浊起来。

  “帮主,干吗呢,大半夜的不睡觉?”谢茂带被吵醒,把头伸出被窝有些不耐烦地问道。

  “洗一下钢笔,你睡吧。“代志平说道。

  “可别太晚,麻油也是要钱的。”谢茂带说完,继续睡觉。

  代志平洗好了钢笔,捏着钢笔肚吸了一管墨水,试了一下。

  顺畅。

  “写什么呢?”代志平提笔开始琢磨。

  主角是知青,这是肯定的。

  现在上山下乡热呀,流量大呀。

  根据资料记载,从1968-1978年整整十年期间,共有将近20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里劳动。

  2000万呀。

  这是目标读者,再加上城里的青年,那流量更大。

  主角身份确定为知青。

  第二个问题,主角从哪年开始的上山下乡?

  第一年开始,才有代表性。

  第一年开始都是自愿的,到了后来就不是了,当然也有小部分是自愿。

  就是1968年下乡的知青。

  时代背景、人设都想好了,于是开始写梗概。

  受众是青年人,爱情是少不了的元素。

  当然了,整个小说要有正能量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主线是一个燕京知青到陕北贫穷的山沟里插队落户,从一名皇城根下四九城顽主到陕北农民两种身份的转变,讲述了发生在主角身上的一件件事情,来体现主角思想上的前后转变。

  ……

  代志平边想边在纸上刷刷写了起来。

  “代志平你怎么还没睡觉,麻油不要钱买呀?”正当代志平写得入神的时候,听到纪晓雯那大嗓音从外面传来。

  “马上就睡。”代志平说道。

  “赶紧的,我可先说清楚,用完你们的麻油,可别向我们借,到时候你们就像蝙蝠那样,靠雷达定位吧。”纪晓雯边说边走了起来。

  “写什么呢”看到代志平写得满满一张信纸,看到正中间的书名,“写小说呀,拿来,我看看。”

  没等代志平回答,纪晓雯抽了起来,然后吹灭代志平的麻油灯,说道:“睡吧,不要浪费麻油。”说完走了。

  这妞劝我们别浪费麻油,她却拿回去看,难道你们看就不用麻油了?

  这简直就是家用电器手电筒,只照别人,不照自个。

  ……

  早上被许如彪叫醒。

  许如彪就像是大家的家长一样,每天五点多钟起床,煮早餐,做好早餐后跟大家上工,早工一个小时左右,回来吃一点早餐,接着上工。

  现在生产队的作息时间,每天“五歇工”,即早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