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五十六章 纽约湾海战(1/3)

  大明陆军与北美民兵联合训练的时候,大明的海军也没有闲着。

  秦南星亲自率领舰队,完全锁死了纽约外海的航道,并开始寻找机会消灭英国在北美的舰队。

  秦南星安排侦察舰队稍微观察了一下,就放弃了突击锚地的战术。

  一百多年前,第二次英荷战争的时候,英国人被荷兰人偷了锚地,被荷兰人打的损失惨重。

  以后英国人对锚地的警备就变得格外严格。

  纽约港外的巡逻船也是里三层外三层,越是靠近纽约港就越多。

  以至于大明船队过来的时候,在距离纽约港三百多公里外的海面上,大明船队就遇到了英国的巡逻船。

  秦南星觉得,如果强行突击港口,这些数量众多的巡逻船,肯定会交替把信息传回港口。

  大明船队真正靠近纽约湾的时候,纽约港内的英国舰队也该出来迎敌了。

  英军还在纽约港周围的岛屿和陆地上建设了大量的炮台。

  大明船队冲进港口范围交战,等于是扩大敌人的火力点数量,降低己方的火力规模优势。

  所以秦南星最终决定在外面守株待兔。

  不断地抓英国的巡逻船,英国人早晚要把大舰队派出来调查。

  英国的真正主力舰队在本土,殖民地的船只总数量也许不少,但是绝对没有大量的主力舰。

  大明船队在港口外面逸待劳,最终取胜的代价应该会更小。

 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,大明船队陆续抓捕了十几艘出入纽约的巡逻船和商船。

  纽约城里的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·克林顿很快就发现了问题。

  克林顿本来准备放弃纽波特,然后亲自率领纽波特的士兵,与本土来的八千军队一起南下。

  克林顿准备尝试进攻夺取约翰斯顿。

  约翰斯顿是美利坚东南部的重要的港口,也是目前美利坚南方人口最多的城市。

  克林顿本来派出了传递消息的快船,去纽波通知当地指挥官收拾东西,但送消息的船始终没有回来。

  关键是有些出海巡逻的船队,已经到了本来应该换班的时间,却仍然全都没有返航。

  连续多条诡异的消息汇合起来,让克林顿的警惕性不断提升。

  但是克林顿根本没有想到大明,而是理所当然的觉得,可能是法国又派更多舰队来北美了。

  西历1779年9月6日,亨利·克林顿做出了决定,命令纽约的英军做好战斗准备

  安排海军准将约翰·拜伦勋爵率领一半战舰离港,去确认纽波特的情况,另一半战舰也整装待命。

  这个拜伦勋爵就是英国著名诗人乔治·戈登·拜伦的爷爷。

  拜伦率领四十多艘各型战舰组成的船队,驶出纽约湾之后没过多久,就遇到了让他惊骇异常的情况。

  一支新大陆从未出现过的规模巨大的舰队,从南方的新泽西外海加速侧向切入过来。

  他们全都打着大明的旗帜,似乎准备切入英国舰队的中部。

  拜伦率领的英国船队若不立刻调整航向,就会被大明船队拦腰截断,变成对大明舰队最有利的阵型。

  “没有法国人?而是大明人?但是这支大明舰队太可疑了!”

  拜伦心中念叨了一句,立刻指挥英国舰队调整航向,准备与大明舰队逆向航行错开。

  同时让人打旗语询问大明舰队的情况,并安排快船返回纽约湾报告。

  但是大明舰队始终没有回复,双方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。

  英国舰队司令拜伦也越来越紧张。

  虽然这支大明船队的行动非常可疑,但是北美军队还没有得到与大明宣战的通知。

  拜伦也不敢贸然主动开火,只是本能的想办法规避大明舰队。

  但是大明舰队提前做好了准备,又是从上风向切进来。

  英国船队要强行绕开,不但需要很大的转向范围,还会大幅度的降低航速。

  即便能够躲开,最终也会把双方的距离拉的非常近。

  拜伦当然不希望与大明作战,那样意味着整场战斗胜利的机会降低到了无限小。

  但是拜伦的脑子还算冷静,在异常紧张的气氛中迅速理清了头绪。

  既然已经不可能完全躲开了,那就做好进入战斗的准备,争取对己方舰队尽可能有利的姿态。

  既然不能贸然主动开火,那就准备好所有火炮,若是敌人开火就立刻回击。

  拜伦的命令传达下去,所有水手和士兵立刻紧张了起来。

  双方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,最近的战舰的之间已经只剩下两百米了,甚至可能会发生碰撞了。

  就在这个万分紧张的时刻,大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