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三零八章 欧洲战争的尾声(3/4)

代价了。

  于是这些人就开始忐忑不安的揣测,大明皇帝最终会向自己索要什么代价,才会归还自己的领地。

  不过无论代价具体是什么,大明帮自己拿回来的土地越多,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越高。

  那现在自己尽可能多拿一点土地,尽量少借助一点大明军队的力量,那未来应该能少付出一些代价。

  他们当然不敢直接与大明开战,不敢强行去夺取大明已经控制的占领区,只能把力量集中到法国占领军头上。

  他们再次组织更多的传统军队,试图赶在大明军队之前,进攻各地的法国驻军。

  结果再次大败亏输,他们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。

  大明人打法国人似乎轻松,但那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,自己本来就不是法国人的对手。

  欧洲的战争,仍然完全被大明主导,他们根本插不上手。

  只能跟在大明军队后面做做样子。

  随着大明与拿破仑的秘密协商结束,法国占领军开始主动撤退,事实上向大明移交占领区。

  拿破仑需要控制的地区也随之迅速减少,自然也能集中了更多的力量,继续与欧洲的其他传统君主的军队作战。

  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,拿破仑手下的将领们已经占领了大量原本属于波兰的土地。

  现在拿破仑准备夺回波兰在1772年之前的全部疆域。

  按照大明皇帝的意思,只要原本属于波兰,此时被拿破仑占据,都可以封给拿破仑。

  与此同时,拿破仑与贝尔蒂埃商量过之后,安排达武北上进攻东普鲁士,尝试攻克柯尼斯堡,彻底摧毁普鲁士。

  因为普鲁士曾经也是波兰国王的封臣,柯尼斯堡所在的东普鲁士地区勉强也可以算是波兰疆域。

  拿破仑的参谋甚至提议,尝试恢复1667年乃至1629年以前的波兰疆域。

  只有先把地拿到手了,才有机会向大明争取。

  此时欧洲各国绝大部分主力部队,在正面战场上全都不是拿破仑的对手。

  历史上是的拿破仑,在1812年深入俄国内陆的目的是迫使俄国投降认输,拿破仑在进军过程中是连战连捷的。

  但是俄国始终不愿意投降,最终利用庞大纵深搞坚壁清野,在寒冬的配合下耗死了拿破仑的军队。

  现在拿破仑的目的就是抢周边的地盘,而不是迫使俄国屈服,根本就不会深入俄国内陆。

  拿破仑的军队虽然已经与法国本土隔绝了,但他现在是以波兰国王的名义作战。

  他率领法国军官和老兵,带着波兰当地的新士兵一起,在战场上收复波兰曾经的土地,军队的士气仍然颇为充沛。

  拿破仑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到前线作战,现在再次直接指挥战后,立刻就展现了巨大的破坏力。

  俄国、奥地利、普鲁士三国,此时都是又惊又怒,关键是还无能为力。

  军队正面挡不住拿破仑,在战场上节节败退,不得不放弃一片又一片的土地,惊怒交集也没有用。

  倒是恰好赶来的大明的使团,让俄、奥两国稍微松了口气。

  此时达武已经攻克柯尼斯堡,普鲁士国王威廉·弗里德里希三世没有来得及逃跑,被达武直接俘虏了。

  大明使团抵达汉堡之后,杨遇春就让拿破仑留在汉堡的使者回去报告。

  拿破仑收到通知后随即返回华沙。

  拿破仑满怀着感慨和遗憾,先签署了一连串的文件,宣布放弃法兰西大统领、放弃意大利国王、放弃德意志国王等头衔。

  然后举行接受大明皇帝册封的仪式,接受大明波兰国王的冠冕、诏书、印信、金册。

  最后代表波兰签署大明与波兰的宗藩条约。

  大明的使者带着拿破仑签署的文件和条约,先返回汉堡向杨遇春报告,然后乘船前往安特卫普。

  此时的安特卫普,大明法兰西国王路易·约瑟夫,与寄居在安特卫普的法国流亡贵族,已经迅速建立了基本的认同和信任。

  拿破仑发给法国本土驻军的,要求他们配合大明和波旁王室的命令,早就已经送到了这里。

  现在拿破仑签署的放弃大统领的文件也送到了。

  现在法国行动的时机完全成熟,于是在天工十四年十月二日,西历1807年11月1日。

  法国国王路易·约瑟夫,带着寄居安特卫普十余年的法国旧贵族,在大明军队的护送下从安特卫普启程前往法国。

  法国军团总计十二万人,但是只有三万大明主力师。

  其他九万人中有三万朝鲜仆从师,三万日本仆从师,以及三万美国混血儿和欧洲裔军团。

  直接护送约瑟夫等人的先头军队由田意明率领,有一万大明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