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三零零章 朱简烜与拿破仑的书信往来(3/4)

  拿破仑本人对大明皇帝同样重视,对朱简烜本人这个同龄人更加的敬重。

  在敬重的同时,拿破仑心中也隐约有那么一丝倔强。

  拿破仑认为,如果自己生来就是大明皇子,自己也能征服同样多的土地。

  不过,朱简烜的那些发明创造,拿破仑就真的自愧不如了。

  如果没有那么新装备和武器,自己就算是掌握了大明的物资和人力,就算是能征服同样多的土地,损耗也肯定非常巨大。

  肯定不会像现在的大明那样游刃有余,基本没有什么压力的征服了大半个世界。

  特别是听到塔列朗介绍,大明皇帝有了雷霆传讯的能力,消息在一天之内就能跨越整个神欧大陆,心中就就忍不住惊叹了。

  拿破仑是个天才将领,和塔列朗这个外交人员一样,知道信息传递速度的巨大用处。

  如果自己掌握了相同的能力,就可以在一个地方指挥整个大陆的战争,而不需要亲自带着部队到处跑。

  关键是不用担心下面的将领不理解自己的意志,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差错了。

  任何地方出现了敌人或者叛乱,也都能立刻相应。

  拿破仑也想象不出雷霆传讯的内在技术逻辑,但在科学上也有一定造诣的他认为大概是某种特殊技术。

  没有直接往神秘学的方向思考。

  不过拿破仑对待他列来送来的盒子,同样非常的郑重和小心,同样用双手接过了盒子。

  虽然塔列朗说了,盒子里的东西不是大明皇帝亲自写的,而是大明的文书撰写而成的,但内容是天工大帝的意志。

  拿破仑在桌子上划开蜡封,从中取出了一份折叠起来的汉字信函。

  已经精通汉字的拿破仑双手拿着仔细阅读,看到最后在惊喜的同时也忍不住直皱眉。

  惊喜的原因首先是大明皇帝愿意与法国和自己合作。

  而且这位世界征服者,言语之中对自己也没有多少敌意,甚至还有着某种特殊的亲近感。

  拿破仑觉得,这大概是两个真正大统帅之间,神欧两大陆的大征服者之间,自然而言涌现出来的“惺惺相惜”。

  然后就是大明皇帝再次强调了对欧洲大陆不感兴趣的心态。

  大概还是因为大明征服土地,就是为了按照他们庞大的人口,欧洲不适合安置人口。

  拿破仑皱眉的原因是感到了威胁。

  拿破仑这个欧洲人,虽然开始掌握神洲的政治技巧,但天然的思维方式和立场,仍然与大明人有明显的差异。

  也是因为朱简烜对自己的影响力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,不了解自己在世界各国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。

  拿破仑看到朱简烜给自己的瓜分俄国的建议,没有意识到朱简烜是在引诱自己消耗力量。

  反而开始警惕朱简烜这个世界征服者对旧大陆的企图了,因为朱简烜把预定的国界线都放到顿河到莫斯科一线了。

  莫斯科距离华沙不到一千两百公里,比华沙到巴黎都要近一百多公里。

  如果大明的国界线扩张到了莫斯科,如果自己的帝国疆域东部就是大明,那比疆域东部是俄国更加的令人感觉压抑。

  除非是将边界定在乌拉尔,并且在当地保留一个独立的俄国,作为大明和欧洲的缓冲区。

  但拿破仑觉得,自己没有办法迅速掌控这么多的土地。

  俄国人可未必那么容易屈服。

  清理地方土地贵族,建立新的地方管理机构,远比正面战争更加复杂。

  按照拿破仑自己的作战计划,法国接下来的目标应该是奥地利,更进一步的目标是巴尔干。

  这个世界的拿破仑,了解了东方的政治逻辑,亲自参与了地方上的治理,远比历史上小心谨慎的多。

  但最关键的问题,还是拿破仑不再追求通过大会战击溃敌人主力,迫使敌人跟自己议和了。

  拿破仑觉得那样没有意义,无法真正的摧毁自己的敌人,所以选择步步为营。

  这种战略对付小国非常有效,杀一批小国的核心贵族,这个小国的传承就没了,它的未来任由自己规划。

  大明就是这样摧毁了埃及和北非的所有政权。

  但是俄国这个庞然大物,拿破仑有种无从下嘴的感觉,所以不想过度深入俄国。

  将庞大的俄国继续放在神欧大陆中间,将自己的帝国疆域与大明疆域隔绝开来,才能确保法国与大明的和平。

  所以拿破仑仔细考虑过之后,也亲自写信回应大明皇帝。

  和朱简烜一样,拿破仑也不会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和决定都直接写出来,而是用更委婉的方式劝说大明皇帝别那么激进。

  拿破仑首先表示,自己非常荣幸能够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