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九九章 谁能打败拿破仑?(3/4)
与此同时,西班牙人折腾了八年,大明接着修了八年的巴拿马运河,在天工十三年春季到来的时候,也终于正式贯通了。
巴拿马运河的标准与苏伊士运河相同,河道的平均宽度两百米,水深超过十六米,可以通航目前最大的船。
不过苏伊士运河本身的长度就超过一百六十公里,而巴拿马运河的长度只有六十多公里。
但是苏伊士运河不到三年就挖完了,巴拿马运河却用了十六年之多。
就算是刨除西班牙人的工作量,单纯算大明施工的时间也有八年,就算是刨除开荒准备时间,单纯挖掘工作也用了五年。
而且苏伊士运河还是人工挖掘的,巴拿马运河工程已经开始使用内燃机驱动的工程机械了。
还是因为巴拿马地区的情况比苏伊士复杂多了。
苏伊士地区的气候可以全年全天干活,巴拿马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干不了活。
巴拿马地区的总体海拔比苏伊士更高,大部分地方都在十米以上,总土方工程量几乎比苏伊士多了一倍。
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一样,计划上也是要修建双线运河的。
所以单线贯通之后,复线工程也同步开始了。
有了现成的铁路、港口、工程机械、工人、口粮田,复线工程效率很高很多。
按照总共李宝柱的估算,估计最多四年左右就能完成。
此时的巴拿马运河区,已经是一片颇为成熟的开拓区了,开拓出了三百多万亩水田。
工地两侧修筑了多处水库,还有配合排水灌溉的沟渠,就算是旱季也能引水灌溉,所以能种三季水稻了。
当地居民已经增加到了八十万人,其中五十万是大明本土来的移民。
剩下的就是美洲各处战场上送来的西班牙俘虏了,包括西班牙军人、民兵、教会人员、反抗大明的移民,以及他们的黑奴。
这些俘虏大部分都是青壮年,现在被大明移民中的民兵看管着,在工地周围干杂活或者农活。
也正是有了这些青壮俘虏,李宝柱才觉得复线运河能够更快完成。
巴拿马运河正式贯通之后,巴拿马本地作为美洲交通枢纽地位,就变得异常牢固而不可动摇了。
这里还要修建大型煤站、油库、货场,修建大型码头和修船厂。
未来还会持续输送移民过来。
再加上这里还要继续建设运河,工程建设需求近乎没有上限,所以周边地区的俘虏都在被陆续送过来使用。
欧洲战场上。
正面战场似乎在意大利半岛南部、德意志地区北部、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和其他周边地区。
英国、奥地利、俄国,以及各个仆从国的保王党起义军,陆续和法国和西班牙军队打了几场大会战。
法国取得了大部分胜利,控制了绝大部分德意志地区,将普鲁士王室赶到了东柯尼斯堡。
占领了大部分波兰地区,占领了哈布斯堡控制的巴伐利亚地区,正在步步为营的向维也纳推进。
英国舰队在封锁法国和仆从国的对外贸易,法国也在大陆上封锁仆从国对英国的贸易。
但是没有爆发历史上的特拉法尔加海战,可能是因为西班牙失去殖民地,大舰队已经无法维持了。
在朱简烜看来,相比历史上的拿破仑战争,现在欧洲的局势终于出现了巨大的偏差。
最让朱简烜在意的事情,就是拿破仑这个“步步为营”的进攻方式,与历史上的拿破仑相比好像完全转向了。
按照西厂的情报,拿破仑在德意志和波兰解放农奴,还给农奴分了地,关键是还在搞科举。
拿破仑不再当欧洲式的征服者,开始学神洲那些志在天下的割据势力了。
给自己的亲信手下分地扎根,然后再从拿地的农民之中征兵,还通过科举招揽传统贵族外的知识分子。
关键是,他如果不保持“天性”,不在欧洲大开大合的作战,就可能不去远征莫斯科,可能不会遭遇在俄国的惨败。
还有现在塔列朗这个家伙送来的消息,拿破仑竟然希望让西班牙退出战争并保持中立!
他真的准备这样做吗?法国接下来也不征服西班牙了吗?
不顾后果的远征莫斯科和征服西班牙,是拿破仑帝国巅峰之后出现的两个放血的伤口,也是他的帝国崩溃的直接原因。
如果拿破仑规避了这两场战争,谁能打败他?
真的让拿破仑把法国、德意志、波兰这片大平原整合起来,就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欧洲霸主了。
继续吃掉哈布斯堡和意大利也不在话下。
以拿破仑和他手下法国将领的天赋能力,如果按照他现在这种步步为营的扩张思路,拿破仑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