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二八二章 火炮战舰与时代差距(4/4)

,原来是用周围的木材建造木质运输船。

  现在开始逐步给这些船只安装蒸汽机了,未来可以直接建设钢壳的蒸汽船了。

  看着各方面汇总到自己面前的信息,朱简烜就感觉整个世界充满了非常严重的割裂感。

  单就大明内部而言,自己直接率领的工程院和科学院,已经在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落地了。

  大明朝廷和军队使用的技术,稍微落后于最前端的技术,但也是处于突飞猛进的状态。

  留声机、放大器、电广播、照相机早就有了,电报、电话、电灯也正在迅速普及,正在进入类似于二十世纪初的时代。

  但是大明民间的建设,大部分还集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。

  民间百姓能直接体验到的新事物,主要是煤铁矿、钢铁厂、纺织厂、面粉厂、铁路和火车。

  近似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,与军方和朝廷之间差了半个世纪。

  电报和内燃机这些新东西,供应军队和朝廷都还不够用,短时间内还到不了民间。

  就算是给民间使用,也是先从屯田卫所开始,而不是自由市场上。

  没有朝廷的特别规划的偏远或者内陆地区,现在仍然跟农业和手工业时代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
  毕竟,在二十年以前,大明也只能算是一个局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农业国。

  就算是有自己这个“先知”引导工业化,但工业建设需要的时间也要以十年为单位计算。

  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真正落实到民间,让整个大明真正进入工业社会,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的建设。

  主要是现在的大明实在太大了,就算是本土都实在太大了,从南到北的修建一条铁路都是超级工程。

  不过当大明真正进入工业时代,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真正铺展开的时候,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应该也才刚刚落地。

  届时大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,相比欧洲国家会领先了几十甚至上百年。

  他们现在连蒸汽机和蒸汽帆船都还没有呢,除了英国之外第一次工业革命都没有真正启动,还处在手工业和农业时代。

  至于非洲和美洲土著就更加不用考虑了,他们不会有自己的独自发展的未来了。

  有自己这个穿越者直接影响,大明的技术迭代速度太快,未来大明与其他国家的技术鸿沟,应该会非常的夸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