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二七八章 尼德兰战役与技术扩散(3/4)

会因为高度密集而精确的子弹持续打击而迅速崩溃。

  但是如果战斗意志足够强的话,这种策略就是客观上缩短了双方的距离,给了敌人拉近距离之后肉搏决战的机会。

  原来敌人没有手雷,大明军队可以利用手雷的威力,在近距离决战上占有巨大优势。

  现在敌人有了手雷,那就不能再给敌人拉近距离的机会了。

  李安邦下令,大明主力军队主动对法国阵地发动进攻,并且让步兵在一公里之外的距离上就直接开火。

  但是要稍微挑高射角仰射,将子弹抛射到敌人的阵地上。

  使用无烟发射药的栓动步枪子弹,在一到两公里的距离上仍然有杀伤力。

  如果子弹足够密集的话,也不需要太过在意精度。

  在原有历史上,金属定装线膛枪出现后,就理所当然的出现了类似的步枪远距离抛射战术。

  和古代弓箭手抛射一样,不需要专门的瞄准,而是直接覆盖打击敌人。

  直到一战时期,类似的步枪和机枪抛射战术还在应用,主要是用来对付蹲在战壕里面的敌人。

  在这种战术打击模式下,法国步兵根本没有办法集结,集结就等于送死。

  但是在这个时代,使用滑膛枪的步兵如果不集中起来,也没有办法使用典型的线列步兵战术。

  大明军队使用这种战术,正式开始反攻,收复南尼德兰的土地。

  法国军队无法应对,只能不断后退。

  到了大明天工元年下半年,西历1794年下半年,法国军队被赶出了尼德兰地区。

  第一批进入尼德兰的法国军队超过三万人,后续又补充了将近三万人,总共有将近六万法国军队投入了尼德兰战场。

  但是最终回到法国的军队,已经只剩下两万人左右了,死伤和逃亡的士兵数量超过了三分之二。

  法国自大革命开始以来,还从未遭遇过如此巨大的失败。

  当法国军队撤退回到边境以内的时候,罗伯斯皮尔为首的法兰西共和国上下一片恐慌。

  同时整个国家也弥漫着一股悲壮气息,法国人开始准备展开本土保卫战了。

  英国、西班牙、普鲁士、奥地利、撒丁王国等欧洲国家,也认为战争出现了转折点了。

  他们都开始主动联络大明,建议大明组建反法同盟军,共同干涉和镇压法国革命。

  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最为热情,西班牙还拿出了双方的友好互助条约,表示应该与大明共同对抗法国人的进攻。

  但是,大明军队指挥官李安邦按照大明皇帝的指示,直接回绝了他们的结盟提议。

  传达了大明皇帝对反法同盟毫无兴趣的态度。

  与此同时,大明军队来到法国边境之后,就停止了继续前进的步伐,没有继续进入法国境内。

  他们开始在边境线附近驻扎,修建长期使用的军营和要塞,挖掘堑壕并部署铁丝网,大明军队开始在这里长期蹲坑了。

  无论是法国人,还是英国人、西班牙人的高层,全都感觉自己用力憋的一口气砸在了空处。

  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和高层智囊们,现在都有了颇为类似的判断:

  “大明对占领法国本土真的没有兴趣。”

  只要不主动进攻大明的藩属国土地,大明就不会出兵参战,就算是参战也只是为了收复失地。

  “但是大明对海外的殖民地很感兴趣。”

  只要有相对合适的理由,大明就可能会直接出兵干涉。

  海地以及其他的法属加勒比的殖民地,都是这种倾向性的直接证据。

  大明欧洲军团在尼德兰与法国对抗的时候,美国军队也按照朱简烜的命令出兵了。

  在海军支持和优势步兵火力支援下,迅速扫荡了法属加勒比的所有殖民地。

  罗伯斯皮尔面对如今的局势,带着十二分的懊恼和纠结,安排塔列朗作为代表,去跟大明的欧洲军团指挥官谈判。

  革命主教塔列朗,这时候已经脱下了他的黑色长袍,换上了传统贵族们的服装。

  在原有的历史上,塔列朗因为与被囚禁中的路易十六暗中联系,所以险些被吉伦特派送上断头台。

  幸亏他机灵的提前跑路去了英国才逃过一劫。

  在这个世界,塔列朗跟新国王路易·菲利普并不熟悉,没有干出两边下注看风向的事情。

  所以得以继续在共和国担任外交官。

  塔列朗带着一支外交代表团,来到布鲁塞尔与大明谈判。

  李安邦倒是也没有故弄玄虚,直接接见了塔列朗为首的法国代表团。

  塔列朗拱手行礼之后问好之后,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:

 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