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二七零章 美国的后院(2/4)

范围。

  差不多就是前世地理上的第三级阶梯燕山以南部分。

  这里的土地本身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都很好,比北美大平原还要好。

  拉普拉塔平原纬度相对北美大平原更低一些,全年积温更高一些,降水量更高一些。

  还有一条更合适的大河贯穿其中。

  北美的密西西比河,是从降水量低的地方向降水量高的方向流淌,没有办法为水少的地方大规模补水。

  北美大平原的农业经常依赖地下水灌溉。

  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就反过来了,是从降水量高的地方向降水量低的地方流淌,正好可以为较为缺水的地方补水。

  拉普拉塔河年径流量约八千亿立方米。

  比密西西比河更大,是长江的八成,是珠江的两倍多一点。

  相当于一条流量略小于长江的大河,从广东穿过华南地区一路流淌到北京,能够用热带和亚热带的水资源滋润温带平原。

  南美的平原在环境气候上也更加优越。

  这里不但没有北美的龙卷风,还是少数几个几乎没有飓风和台风的地方,寒潮也不如北美那么的频繁。

  这里就是中国传统地主的梦中情土。

  朱简烜一直想要把它搞到手,哪怕未来朝廷难以直接管辖,分给子孙建国设藩也好。

  未来送几千万大明人过去,把原有的拉美就变成华美地区。

 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。

  但是这件事情跟海地有什么关系?

  朱简烜要考虑的问题是,应该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手中夺取南美洲,还是等南美洲普遍独立之后再下手攻占。

  南美洲从殖民帝国碎成了一群小国家,看上去似乎应该比殖民帝国更容易征服。

  但从传统殖民帝国手中获取土地是最简单的。

  为了争夺殖民地打仗,是属于殖民者内部战争,争夺的不是本土和家园,而是一种土地资产。

  战争没有全民族参与的性质,相应军队的战斗意志也就不会太强。

  拉美地区一旦独立,就会直接变身民族国家。

  还是经过独立战争锤炼的民族国家,会形成一批经过长期战争生涯的军官和士兵。

  这时候再去抢占这些国家的土地,争夺的就是他们的本土家园。

  这对这些新生的国家而言是抵抗入侵的战争。

  他们会占据地利与人和,战争规模会变得难以控制,关键是可能会高度深入地方,甚至可能形成游击战。

  那种战争的消耗就难以估量了。

  与此同时,在原有的历史上,拉丁美洲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,也有外界因素的影响。

  他们当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敌人,美国还没有能力控制南美。

  所以赶走了西班牙王国的统治者之后,拉美独立运动的集团内部也迅速分裂了。

  然后才形成了后世碎成一地的情况。

  如果在西班牙撤退的时候,大明接手继续入侵抢占南美的土地,可能会刺激他们继续团结对抗。

  为了规避这种情况,朱简烜觉得还是应该从西班牙手中夺取。

  所以就要降低拉美地区独立倾向和心理预期,就要遏制海地这种国家的独立运动。

  但是具体应该怎么遏制?

  直接投入一批大明主力军过去可太浪费了。

  正面战场大概率是能够轻松获胜的,但是很可能还要面临剿匪和丛林战。

  在热带岛屿上打仗,非战斗减员会很严重。

  大明军队去了海地,当地奴隶主也很难提供广泛的足够的支持,他们的人口太少了。

  统治阶层的白人太少就是海地最大的问题,黑人奴隶数量是他们的十倍以上,所以可以暴力摧毁白人阶层。

  像美国本土白人数量是黑人的好几倍,黑人根本没办法暴力革命。

  朱简烜自己一时间拿不定主意,就把费淳、段玉裁、曹振东、章煦等主要随行文武官员招来。

  让他们传阅了夏尔·马丁报告的简报,了解海地的基本情况。

  然后朱简烜提出了自己的问题:

  “诸位都来献言献策,怎么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,控制住目前海地的局势。

  “特别注意那个岛上有四五十万黑人奴隶,而且相对集中在大型的种植园里面。

  “现在已经参加暴动的,可能已经超过十万人,其他的也可能会继续加入。

  “而当地的欧洲裔白人只有四万多人,而且已经被杀了好几千。

  “奴隶绝大部分应该都是青壮,不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