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六四章 个性化治理方案(4/4)
那样工程量难度会非常小,可能只需要几个月就能完工。
第二个方案,在第一个方案的基础上调整。
在蒙特利尔上游一个河中岛屿为起点,修建一条长度大约八十公里,高度约二十米的河堤。
将圣劳伦斯河的河道一分为二,南半部分顺着河堤注入哈德逊河谷。
这样淹没土地范围最小,且完全不会影响英国人在北美的土地,所以勉强可以不去理会英国人。
尽管英国人很可能还是会抱怨美国分了圣劳伦斯河的水。
第三个方案,纽约进入五大湖航道最短的方案。
在青龙湖-安大略湖出口修建水坝,长度约为二十公里,高度为十到五十米之间。
让安大略湖水位提升到一百三十米,就能顺着哈德逊河支流河谷东流,最终汇入哈德逊河谷干流。
这个方案会少量淹没安大略湖周围土地,且工程量比较大。
好处是能降低青龙湖-安大略湖与朱雀湖-伊利湖水面落差,从九十九米直接缩小到了四十四米,更加方便修建运河。
第四个方案,是一个凑数的简单粗暴到夸张的方案。
在圣劳伦斯河的河口处,修建一条长度大约二十公里,高度一百九十米以上的超级大坝。
让水淹没整个圣劳伦斯河谷,同时将五大湖的所有湖面海拔完全追平,全部达到一百八十三米以上。
这样五大湖的湖水就能完全自然联通,龙雀-尼亚加拉瀑布两侧的水面也会完全持平,瀑布本身自然也就完全消失了。
五大湖相当于五个巨大的盆子,但是他们本身都没有装满水,水位稍微增加并不会直接溢出来。
这个方案只是会淹没圣劳伦斯河谷,以及安大略湖周围的少部分土地。
总水位超过两百米,才会大范围的淹没土地。
这个工程量最大,但是只需要这一个水坝,不需要考虑其他运河工程。
甚至可以让白虎湖-密歇根湖水自动向南流,从芝加哥地区溢出,直接向南汇入北美大河-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河道。
但是将近两百米高,至少二十公里长的水坝,让这个方案变成了纯凑数。
无论是哪种方案,都不用专门挖掘连接纽约和青龙湖-安大略湖的运河。
建好对应的水坝之后,河水会自动流过去的。
历史上美国人没有想着这样建设运河,因为这种运河方案只对美国有好处,哪个方案对加拿大都没有什么好处。
美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与加拿大关系都很不好,圣劳伦斯河下游是完全属于加拿大的。
1812年英美战争,加拿大民兵攻入美国境内,放火烧了美国总统府。
战后美国人为了遮蔽火烧的痕迹,把总统府重新刷成了白色的,才有了后来的白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