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革命

第二五五章 英国搞事的机会来了(2/4)

个英国、大明、奥地利、西班牙、普鲁士参与的反法同盟,对于提高英国在欧洲的地位非常有益。

  “关键是可以以此压制法国的地位,乃至进一步打开法国的本土市场——”

  罗金汉侯爵的思路得到了几乎所有内阁成员的认可。

  自从北美战争之后,英国一改自己闷头孤立搞事的传统,开始对寻找盟友有了非常强烈的意愿。

  这也是完全正确的思路,在欧洲这个混乱局势之中,闷头搞事最终只会被围攻。

  把更多的国家拉到自己的一边,才能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落实,关键是能避免自己再次被孤立。

  北美战争中那种四面楚歌的局势,英国人现在一分钟都不想再体验了。

  但是特别期待让别的欧洲国家都体验一把。

  特别是法国人。

  于是英国的外交人员立刻行动起来,乘坐英国最先进的蒸汽帆船,奔赴欧洲各大国的首都以及大明的据点。

  英国本土内生的工业革命,本来是没有直接目的性的,是自行缓慢累积量变形成的质变。

  当时的英国人自己根本没有工业革命的概念,自然也不会主动去引导。

  所以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业化进度实际上非常的缓慢。

 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,珍妮纺纱机出现和瓦特开始改进蒸汽机算起,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才基本完成。

  前后用了差不多八十年的时间。

  在这个世界,英国失去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,特别是没有机会控制印度的情况下,英国的手工业产品没有了殖民地市场。

  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度应该大幅度的放缓,甚至有可能会胎死腹中。

  但是,这个世界的大明已经开始工业化,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成了英国人的直接参考对象。

  大明既然搞出了蒸汽帆船,在全世界到处跑,关键是还禁止蒸汽机出口。

  让英国政府、商人、工匠就都意识到蒸汽机是个好东西。

  正好英国也有一位瓦特先生,设计出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蒸汽机,只是效率相比大明略微落后一些。

  但也不是不能用,最起码英国已经有了,而其他国家根本没有。

  他们现在仿照都造不出来。

  法国、普鲁士、西班牙的王室、贵族、商人们,有人花重金聘请英国和大明的工匠,去他们国内尝试制造蒸汽机。

  结果都因为他们的工器具和材料性能不达标,最终都造不出成品来。

  这让英国人有了明确的方向。

  英国从开拓者变成了追赶者,也获得了工业上的后发优势。

  首先是内阁和海军牵头,直接对照大明的蒸汽帆船,成功憋出了自己的军用蒸汽帆船。

  让英国海军的实力获得了跨越式的提升。

  英国此时的军用和民用技术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,军方搞出了蒸汽帆船,那民间自然也就获得了相应的技术。

  现在欧洲附近会冒烟的船,除了大明的就是英国的。

  与此同时,英国的贵族、商人们,也就是民间市场上的投资者们,都知道了蒸汽机的巨大潜力。

  英国政府、海军、贵族、商人们,为瓦特的蒸汽机公司投入了巨额资金。

  瓦特的蒸汽机作坊变成了资金充沛的大型工厂。

  瓦特在英国政府、海军、投资者的协助下,招募到了一大批英国最顶级的工匠。

  得到了近乎无限的高级工具、材料支持。

  还有英国科学院的数学家、物理学家们的理论支持。

  英国蒸汽机的效率迅速提升,迅速推广到了各种适合的行业之中。

  英国境内迅速出现了大量蒸汽动力工厂。

  他们生产出来的廉价工业产品,大部分都通过国王的汉诺威王国通道,销往普鲁士主导下逐步统一的德意志地区。

  少部分销往汉诺威属加拿大,以及新开拓的英属非洲殖民地。

  大明虽然也通过汉诺威的渠道,向德意志地区销售商品,但基本都是传统奢侈品。

  按照朱简烜的技术保护策略,不会将诸如自行车、蒸汽机、栓动步枪之类的高级工业品卖到欧洲。

  同时也不会将棉麻布料等廉价工业品卖到欧洲。

  大明自己本土和周边的市场足够大,大明朝廷对本土和非洲开发所需的物资也是海量的。

  大明官方厂商以及民间的商人们,将本土的低端产品送去欧洲要付出更多的运输成本,不会比卖给朝廷赚到更多的钱。

  特别大明现在现在完成了“国家资本主义改革”,也已经同步完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