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论老六,还得是爷爷您呐!

第235章你想当什么官?

  考试未必是最合适的办法,但绝对是最实用的办法。

  毕竟,所谓的乡野遗贤,或者是生而知之的人,毕竟是少数。

  而读书使人开智。

  说一千到一万,这个道理绝对是没有错的。

  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人,怎么能指望他当好一个官?

  即便是有这样的大才,恐怕大明数千万人口之中,撑死了也选不出来几个?

  而且,如今科举考试,考的是儒家的经义。

  自从汉代的那位大儒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之后,儒家就把持诸夏之地的权柄一千余年,从未发生过改变。

  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之后,儒家更是再一次迎来大兴。

  所以,科举取士,这个是没有错的。

  但凡事也要分情况。

  现在大明的朝堂众臣,有一说一,也并不完全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。

  比如说,如今的户部尚书茹太素。

  他就是因为在家乡素有才名,所以才被当地的豪族举荐。

  像茹太素这样的官员,实际上还有很多。

  哪怕是之前的丞相胡惟庸,也是因为走了李善长家的门路,才能够混到那么高的位置。

  要不然胡惟庸一个在开国之战中都籍籍无名的人,凭什么让他当丞相呢?

  应天府之中的,大量中下级官员,那成分就更复杂了。

  其中有一多半都跟开国勋贵沾亲带故。

  大多是徐增寿那样的情况。

  接下来朱标就将这些事情给朱寿一一解释清楚。

  说完朱标大笑着对朱寿说道:“所以在我大明朝当官,可不止只是通过科举一道,办法还是有很多的。”

  “不要说你爷爷,你爹我自己,还有你四叔,就有举荐臣子的名额。”

  朱寿眨了眨眼,看了看朱标,又看了看朱棣。

  朱棣立马正襟危坐点了点头。

  废话,堂堂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都没有举荐一个臣子的资格,那么普天之下还有谁有?

  当官不就是为他们老朱家卖命吗?

  他们这些主人都点头了,其他人哪个敢反对一句?

  或许是觉得这自己这样的神态还不能够给朱寿,足够的信心。

  朱棣还开口说道:“你爹这句话说的没错,其实你如果想当官,都不用问你爹,四叔就给你办的妥妥的。”

  “说吧,你想当什么官?”

  此时朱寿依旧是懵逼着。

 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我想当丞相,四叔你能够做到吗?”

  听到这话,朱棣的一张脸立马就黑如锅底,不由得瞪了朱寿一眼。

  这孩子真是没眼力劲,哪壶不开提哪壶。

  没看到你爷爷还在这边坐着吗?

  当初胡惟庸案之后,老朱勃然大怒之下,就撤掉了大明朝的丞相这个职位。

  并且言明,日后大民不设立丞相的职位。

  并且把这句话也录入皇明祖训。

  既然成了祖训,后代的子孙自然就不敢违逆。

  而且,就算丞相的职位还在,那就算是用屁股想,也不可能给他这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://mebook.hachker.com。窝里看小说手机端:http://ebook.hachke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