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论老六,还得是爷爷您呐!

第218章迎接皇太孙回宫!

  日升日落,时光匆匆。

  眨眼之间,便到了六天以后。

  这天一大早,从皇宫至安德门的大道,便被披坚执锐的禁军团团围住。

  禁军身后,则是密密麻麻看热闹的百姓。

  虽然跟皇帝同住金陵城,但老实说,平时百姓们看到皇帝的机会可是不多。

  有这样的机会,他们自然都会抓住。

  还未天亮,文武百官,便入宫早朝。

  东方才露出一抹鱼肚白的时候,宫门大开,激荡的鼓声响起。

  在连绵不绝的鼓声之中,当先走出的,是身着绵甲的禁卫军士。

  紧接着,便是三头巨象。

  巨象身后,跟着手捧着各种祭祀用品衣着华丽的内监。

  再然后,便是皇帝乘坐的大辂。

  根据大明礼制,皇帝出行,乘坐的车辂一共有五种。

  分别是玉辂、金辂、革辂、象辂和木辂。

  不过,老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皇帝。

  规格最高的玉辂,他干脆就以镶嵌着玉石的木辂代替,而金辂则是全铜制作。

  至于此时出现的大辂,则并不属于礼制之中,但规格却要远超前面的五种车架。

  自从被制作出来,老朱都是第一次使用。

  这玩意儿,不是用马驾驶的,而是用大象。

  高一丈三尺九寸五分,宽八尺二寸五分,光是坐垫高四尺一寸有余。

  车子四周垂挂着如意滴珠板。

  坐垫下方,是用红色的油漆涂满的箱子,分为十二部分,每一部分用金粉分别画上麒麟、狮子、犀牛、天马、大象、凤凰、孔雀、白鹤等十二种禽兽。

  大辂周围,则是跟着骑着马,脸色一派肃穆的文武百官。

  在他们身后,则是千余人左右的勋贵子弟。

  大辂所过之处,百姓无不伏地大呼万岁。

  皇宫距离安德门,不过十余里。

  仪仗行进速度极快,不到半个时辰,便来到安德门外。

  随后,群臣列队。

  礼部尚书李原名来到大辂近前。

  按照礼制,这个时候,他便该宣读圣旨了。

  李原名的神情有些奇怪。

  按理来说,老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,肯定要跟礼部通个气。

  可是,李原名之前询问老朱,老朱却只是丢给他一句,一切都按照大祭的标准来操办。

  这就让李原名有些抓瞎了。

  礼制这玩意儿,绝对不是说改就改的。

  国之大事,在祭与戎!

  这是诸夏之地,自有国家这个观念开始,就流传下来的习俗。

  礼部看似没有什么实权,但凭啥能够贵为六部之首?

  说到底,就应在这句话上。

  李原名自洪武二十年开始当礼部尚书,到现在也不知道亲自操办过多少礼事。

  但如此奇怪的场景,还是第一次。

  原本,他还以为今日早朝,老朱一定会宣布突然搞事的理由。

  然而,老朱始终闭口不言。

  所以,到现在为止,所有人都只知道,老朱如此大张旗鼓,是为了迎接功臣。

  但功臣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://mebook.hachker.com。窝里看小说手机端:http://ebook.hachke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