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一只统

第110章 李老三震怒

  开元年间虽然已经没有了臭名昭著的推事院,但刑求的效率依旧不减当年,很快便从明悟的口中问出了一些线索。

  明悟是真不知道让他求子的这位事主是谁,对方总是派个侍女前来联络,且这个侍女从不露脸,说话也都是靠比划,只是甫一出手便让明悟无法拒绝。

  无他,给的实在太多了。

  “我这辈子都没听说过这么多的金子!”

 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明悟哭喊道。

  “光是定金就给了十两,金子啊!说是事成之后再给190两。这么多金子谁能不动心?!”

  “你不是出家人吗!?出家人不是讲六根清净不近酒色财气,难不成你是假僧!?”

  在大唐前期,寺观私度僧尼的风气盛行。因为寺院的土地不用课税,做僧尼可以免除赋役,所以寺院大量吞并土地,甚至有些信徒将全部身家都挂在寺院名下,以逃避租庸调。

  僧尼人口泛滥,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赋税收入。早在贞观年间就有给僧尼发放度牒的制度,只有取得了朝廷发放的度牒,出家人才算是正度,否则便是私度。私度者,度一人仗一百,二人罪加一等,最多可判流三千里。

  可即便是这样,私度僧尼的寺院依旧屡见不鲜。伪造篡改僧尼籍账,或挂名其他寺庙,或干脆伪造个寺院名称,寺院相互之间还会彼此掩护,防不胜防。

  姚崇于去年上书李隆基,论及僧尼伪滥的问题,请求精简僧尼人口。

  李隆基对此深以为然,于是下令彻查私度,清理伪造的籍册和田产,要求没有合法度牒的僧尼全部还俗,据说清理出三万的人口数。

  如今汰沙工作正在进行中,明悟和尚又正撞上了枪口,怎么可能不查他。

  一查,他还真是个正度。

  不过他虽然是有正经文碟的,但不代表他就没有问题。

  比如他挂籍的秋元寺就是私度的重灾区。秋元寺名下的产业多到惊人,但寺里僧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度牒,包括明悟的几个“徒弟”,按律流放个三千里毫无悬念。

  明悟也知道自己这回算是逃不开了,现在只求少遭点罪,问什么就答什么。

  “是个带着幕帷的女人,中等身量,身形瘦削。她不说话不露脸,只用手比划,或者写字,写完了的纸都要带走,她穿着一身黄色的布衣,坐着辆马车来。”

  “赶马的是个黑脸汉子,个头不高,其他的我也没注意,只记得马是头棕马。”

  这些特征毫无辨识度,尤其是在长安城这样一座庞大的城池中,每天来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,找人根本是在大海捞针。

  更别说对方有意隐瞒了信息,几乎避免了都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细节,想找到委托人几乎不可能。

  “那他说没说是谁有大气运、身份显贵?”

  李成器皱眉问道。

  能在他们兄弟和陛下的新宫周围求子的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://mebook.hachker.com。窝里看小说手机端:http://ebook.hachke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