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

第667章 朝堂

  关于大邑商迁都的事情,鲁父确实很快送来消息到了辛屈这里。

  正赶巧,第二天就是早朝。

  辛屈打算明日说一下这件事,考量一下所有人的意见。

  结果第二天上朝之后,他还没说话。

  典客府的行人春率先站出来,对着辛屈行礼之后说:“启禀主君,近来大邑商迁都之事愈演愈烈。并且大邑商,似乎在推行一个全新的制度,叫做庶民入伍权。有意将庞大数量的多子族、甸爵,全部归纳为如我燕国一般的庶民阶级,并允许他们上战场征伐。

  同时还有一个配套的所谓王畿+边鄙的大邑商核心区。

  因为这一套制度,让很多核心区生活的氏族,为了不被大邑商盯上,有意往外迁徙,或者贩卖奴隶,采购铜钱。

  一时间,铜钱的价值,还在上涨。

  如此,我们是否加大对南方的铜钱供应。”

  听到这话,在场不少人都眼前一亮。

  但也有人露出反对神情。

  “陛下,臣反对。”姚册第一个站出来说,“铜钱铸造不易,光是配比,就是一个精细活。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呢!还要卖去南方?况且,南方的大邑商诸侯们,肯定不会流通或者收藏这些铜钱。

  他们大量采购,更多可能是拿回去直接铸造成兵器。

  若是他们跟大邑商彻底撕破脸还好说,或许这些兵器还能成为他们反抗大邑商的保障,但就怕他们最后会被大邑商收买,转过头来对付我们。

  所以,能不卖就不卖,就算要卖,也必须抬高铜钱价格。”

  “大冢宰所言在理。”

  “主君,这钱万万不能轻易卖了。”

  辛屈坐在上位,听着下边的讨论。

  这个时候,有人站出来。

  仔细一看,赫然是新任北京府尹,粟滩。

  粟滩这人虽然惫懒一点,但他多年历练下来,早就褪去了一身的惫懒气,整个人朝着政客发展了好几年。

  他在海阳县任县令,将海阳县从一块白地荒滩,愣是发展成一座人口逼近五千人的大县,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。

  因此北京府确立之后,作为王朝国都,首善之地,天子脚下,辛屈需要一个人负责治理地方,加速本地的发展。

  挑选半天,就只有他最合适了。

  因此他一跃成为正四品北京府尹,拥有上朝听政的资格。

  他站出来之后,大部分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。

  在做海阳县令之前,粟滩还是燕国早期粮行的总负责人,负责地方捐输换爵的事宜。

  人脉更是广得可怕。

  因此大家也想看看他会有什么见解。

  “启禀主君。”粟滩正了正神情,“北京府新规划的大兴、房山、涿县等地,需要挖掘一座规格庞大的水库,用以保证旱涝时节的调蓄,同时也需要保证未来的运河水量。

  如此工程,单靠北京府每年的徭役,将会严重影响未来的国家发展。

  我燕国,存铜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://mebook.hachker.com。窝里看小说手机端:http://ebook.hachke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