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

590 胡辣汤小店里的采访(2/2)

露个消息,别看评委们一个个年龄都大,其实一个个火气都很大,经常为某一部作品争的面红耳赤。”

  “哪究竟哪部散文作品最终能获奖?”杨丽又问道。

  “这可说不好,我不是评委,我也无法回答你这个问题。”

  “那方主席,就你个人认为,入围的五篇散文哪一篇最有可能获奖?”

  “非要我说?”

  “我想听你的看法。”

  “我个人觉得,在五篇散文中最后可能获奖的是史铁声的《我与地坛》以及北岛的《波兰来客》。”

  “为什么不是余秋羽的《莫高窟》?那可是你创作的流派“文化散文”。杨丽问道。

  “杨记者,我首先纠正一下,这个流派不是我创立,要溯源应该是金克木、张中行两位老先生,我不能专美,这个名字只不过是我提出的。”方明华很认真。

  杨丽现在当然不想和方明华讨论什么文学,立刻话锋一转:“那你认为诗集,哪一本最有可能获奖?”

  “《海子中短篇诗选》”

  “为什么这么肯定?”

  “因为我喜欢这本诗集。”

  “这是理由?”杨丽愕然。

  “难道这不是很好的理由?如果我不喜欢,怎么会认为他会获奖?”方明华一脸微笑。

  大大的狡猾.

  杨丽心里吐槽一句。

  “好吧,方主席,我再问一个问题,我看这入围作品,除了内地,还有港台和一位美国作家的作品,这些作家会来西京参加颁奖典礼吗?”

  “会的,除了在美国的北岛和在新西兰的顾城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国,其余所有候选作品的作者都回信表示参加典礼。”

  “真的?包括那位美国的巴特勒先生?”杨丽有些不相信。

  “是的,包括。”方明华一脸微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