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

551 偶遇余桦(2/2)

 这是余桦的第一部长篇,开篇通过一个女人“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”所强调的个体孤独感,以及贯穿全篇的有关个体孤独感及其超越的叙述,都是有关各种社会关系纽带的叙述。

  写的还是相当不错的,余桦因这部还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。

  当然文学性不如他写的《活着》。

  “行,余桦,你去找编辑谈,我回去了。”方明华说完就要走。

  “明华,别着急走啊,既然你来申城了,我要尽下地主之谊。”余桦赶忙说道。“你稍等,我去见编辑,一会我们一起吃个饭怎么样?”

  “也行,你先忙,我在外面等你。”方明华答应了,心里想着:也好,找个机会和你谈谈你下部的事。

  出了杂志社,方明华估计余桦和编辑讨论稿件还有一段时间,自己也闲着没事,就随便走走。

  沿着巨鹿路向东,这一路都是私人住宅,“巨富长”,,都是民国时期的老洋房集中地方。

  据说就在这条路上,在后世,一套花园洋房易主,成交总价约3.1亿元!成交单价约100万元/平方米,创下新高。

  当然现在便宜的很。

  要不凑机会也买一套?

  不过,方明华不太喜欢申城的气候,湿气太重,冬天阴冷,夏天梅雨季节又是桑拿天,没有处于大西北的西京干燥清爽。

  巨鹿路尽头,再往西走,就是大名鼎鼎的浦东新区。不过90年浦东新区还没成立,虽然新区还没设立,但开放已经开始。

  转了一大圈后,方明华又回到杂志社,就看到余华站在门口焦急等待。

  余桦看到方明华过来赶紧迎上来:“明华,我还以为你不辞而别呢?”

  “我是那种人吗?我是到附近随便转转。”方明华回答道。

  “那走,我们坐车去衡山路。”余桦说道。

  方明华听了有些不解:

  “还有坐公交?咱们在附近随便找个小餐馆点两个菜吃下就行,干嘛去那么远?”

  “嘿李虹颖不是在复旦上学吗?还没毕业,我刚才给她们学校打了个电话,联系上了她,她听说你来申城,一定要见你。就约好在衡山路上的东南门见。”

  这家伙.

  方明华瞥了他一眼。

  “行,那就去衡山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