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

181“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?”(2/2)

>  难道是作者想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,来表达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”这一思辨性主题?

  对,就是这个!

  因为书中还提到了鲁迅。

  鲁迅的杂文杨筱看的多了,十分熟悉。

  “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,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;对面是弄孩子。楼上有两人狂笑;还有打牌声。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。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我只觉得他们吵闹。——鲁迅《而已集·小杂感》

  杨筱对此十分自信。

  只是……如果真是这样,这篇科幻只能说好看,但绝对谈不上精彩。

  但是她看到中途的时候,两条叙事线“突然”相交了!

  怎么会这样!

  竟然会这样写!

  杨筱被作者这突然写法惊呆了!

  他的学生们最终用他教授的知识拯救了人类拯救了地球。

  在一片愚昧的黑暗中,那点点希望的火光最终照亮整个世界黑暗!

  她现在已经顾不得分析文章结构,而是被后半片的文字所震撼。

  特别是看到那段碳基联邦的最高统治者和议员之间的对话:

  “他们有一种个体,有一定数量,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,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。”

  “听起来像神话。”

  “不,”参议员说:“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,确实有过这个概念,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,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,很少有人知道。”

  “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?”

  “他们叫教师。”

  这是对教师最高的礼赞!

  杨筱看完以后,倒吸一口凉气。

  这是这两年看到的最好看科幻,没有之一。

  “作者是谁?”杨筱急切问道。

  “明华,《延河》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。”潭楷回答道。

  什么?是他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