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

101就登征稿启事吧(2/2)

  都赞美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勇气。

  可是谁知道这个人当初承受了多大的压力?

  大家都是凡人,没必要过多苟责黄社长的保守。

  “还有个办法,我们可以在报纸上,最好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一条征稿信息,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踊跃向《延河》投稿,稿费从优云云。”方明华说道。

  黄社长一听,眼睛亮了。

  “嗯,这法子好!花小钱办大事!我马上联系《人民日报》驻秦记者站,争取早日登报!“黄社长兴致勃勃。

 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广告啊。

  但黄社长似乎不在意?

  杂志社动作也很快,四天之后,就在《人民日报》文艺板块不起眼的角落里登载了一则收稿的消息。

  不长,就几行字犹如一个豆腐块。

  方明华看着报纸。

  也不知道千里之外浙省小城里那个叫余桦的青年看到没有?

  如果看到就赶紧投稿《延河》,我保证绝对不会让你来西京改稿,文章立即刊登而且从头彻尾都可以不光明!

  来改稿也行,顺便来西京玩玩嘛,看看兵马俑逛逛大雁塔什么的.....

  可是让方明华不知道的是,千里之外的余桦根本都没看到这份《人民日报》!

  卫生院唯一一份《人民日报》还躺在院长办公室里睡大觉,他一个小小的牙医根本没资格看。

  此时的余桦正坐在自家的书桌前,认真修改着自己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《第一宿舍》。

  看着已经改的乱七八糟的底稿,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
  前不久投稿《燕京文学》失败。

  算了,目标降低点吧。

  这次,他瞄准本省内的一家市属杂志《西湖》。

  俗话说的好,“有意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刊登在《人民日报》上的这份征稿启事没让南方一心想当作家的牙医看到,却引起北方一位文学女青年的注意。

  冀省,保定。